第一次战役后,在西线和志愿军接触过的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官兵们,都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参战。特别是在中国“伪满洲国”当过军官的南朝鲜第1师师长白善烨,通过交战军队的灵活战术和顽强精神,百分百肯定中国军队已经参战,可是美军师以上的高层军官几乎没有人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高层不否认参战的有中国人,但是认为这些中国人并非中国军队,而只是一批北朝鲜军中的中国人,或者是一批自愿来朝鲜参战的中国人。

美军高层认为的这两点,非常有逻辑和道理。

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军队中就有大批朝鲜人。仅次于金日成的次帅崔庸健,就是一位曾经战斗在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员,他毕业云南讲武堂,又任黄埔军校教官,还参加了广州起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既然中国军队中有朝鲜人,北朝鲜军队中有中国人就不奇怪了,事实上,北朝鲜军中确实有好几个中国朝鲜师。

至于有自愿来朝鲜参战的中国人就更不奇怪了。因为自西班牙内战起,各国的革命战争都有外来的志愿者,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革命高潮期间,就有无数职业革命家离开自己的祖国,战斗在世界革命的各个国家。

美军高层都经历过二战,因此都有两把刷子,他们之所以不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参战,还因为那些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参战的官兵们,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即所谓的中国军队为什么是昙花一现?一支大规模参战的军队不在胜利之时乘胜进攻,却突然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让美军和南朝鲜军官兵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恰恰体现了中国军队隐蔽,伪装和高度纪律性等的高超战术素养。

志愿军在温井和云山打了两个漂亮仗之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就在考虑下一步的歼敌计划,他请示中央军委后,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毛泽东更进一步定下了基调:“诱敌深入,寻机歼敌。”在这个基调上,毛泽东还给出了具体的战略目标:

  • 争取在本月(11月)至十二月初的一个月内,东西两线各打一二个仗,共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间铁路线区域。

毛泽东的指示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东西两线,第二是歼灭团以上规模的敌人。

毛泽东做出了指示,具体如何打?就需要彭德怀考虑细节了。

一、狼群和野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要歼灭敌人,就必须和敌人接触,可是第一次战役之后,西线的第8集团军退到清川江以南并已经建立了防御阵地,要以我军的弱势装备和现代化的美军打进攻战,不可为也不能为;东线美军虽然一直在前进,可是我在东线还没有军队,负责东线作战的第9兵团还没有入朝。

志愿军无法接触到东,西两线之敌,这个仗怎么打?

彭老总随后召开了志愿军党委会。针对我军徒步,而敌军是摩托化的特点,彭老总在会上提出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在运动中对敌人进行穿插分割,从而歼灭敌人。这是我军在红军时期就创造出的以弱胜强打法。

为了诱使敌人继续深入,我军主动后撤诱敌,并用中国古代兵法常用之计,抛弃破旧武器和物资,造成我军仓皇后撤的假象。

实事求是地说,麦克阿瑟确实称得上世界名将,也是高明的战略家,他的名气是通过一战和二战打出来的,因此他不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对前线官兵反应有中国军队参战的情况也并非熟视无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查清当面是否存在中国军队的情况,麦克阿瑟在稳固了防线之后,主动发起了试探性进攻。从11月6日开始,东西两线的美军和南朝鲜军又开始了齐头并进。

西线的美第8集团军,辖美第1军、第9军和南朝鲜第2军。司令官沃克以第一次战役中未遭到打击的南朝鲜第2军(辖第7师和第8师)在右翼打头阵,美第9军在中路,美第1军在左翼,其中隶属第1军的美第1骑兵师在最后。

东线的美第10军,下辖第1陆战师,美第7步兵师,第3步兵师和南朝鲜第1军。军长阿尔蒙德因为没有遭受过志愿军的打击,因此非常狂妄,他命令麾下各师各自独立向北开进,完全没有相互策应的打算。

美军东西两线的并进,担任的任务各有不同。美军形象地将东线的第10军形容为“铁砧板”,将西线的第8集团军形容为“大铁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两个称呼,朋友们也就明白了美军东西两军承担的任务,第8集团军负责打击,第10军负责拦截,两军夹击朝鲜境内的抵抗力量。为了确保中国军队无法参战,麦克阿瑟还命令轰炸鸭绿江朝鲜一边的所有交通,军事设施,工厂,城市和村庄。

由于美军是试探性进攻,因此前进得非常缓慢,志愿军司令部不得不在11月16日又发下一道命令,命令志愿军各部加快北撤的速度,不要对敌进行反击。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就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博望时对赵云下达的只要输,不要赢的命令。

此时中美两军对决,是一场东方兵法对西方军事的作战。

敌我双方一正一反的行为,让麦克阿瑟更加大胆。前线美军认为当前的中国军队“最多不过六七万人”,目的是为了掩护拆走鸭绿江水电站上的设备,而且面对美军的强大攻势,正“怯战退走”,美国空军对朝鲜边境交通线的轰炸,又保证了后续中国军队不可能再进入战场。

在这样的判断下,美军和南朝鲜军又加快了进攻速度,向着各自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中美两国军队,好比狼群和野牛。狼的个体虽然比野牛弱小得多,可是狼始终在考虑如何吃掉野牛,野牛关心只是自己身边的草地。而狼一旦看到机会,就发挥群体优势,将要围猎的野牛从野牛群中分割开来,予以猎杀。

美军好比野牛,装备先进,战斗力强大,可是此时他们的目标只是抵达鸭绿江;志愿军就好比狼群,他们的目标就是吃掉美军,而且时刻考虑如何集中优势兵力将美军进行分割围歼。

志愿军一直掌握着战斗的主动,而美军一直处于被动。在11月24日,主动的志愿军终于看到了战机:美军东线第10军和西线的第8集团军之间,有了80公里的空隙,这么大的空隙正有利于我军穿插。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时期,面对国民党军的密集包围,曾有过一次在国民党两军的10公里空隙进行穿插的战例,而此时朝鲜多山地形的80公里,对我军来说实在太宽大。

也就是在这一天,我军已经完成了对敌作战的准备,西线4个军(第39,第40,,第50,第66军)担负正面进攻,另外两个2军(第38,第42军)往敌后穿插;东线也来了新锐的第9兵团,担负对美第10军进行攻击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麻痹美军,志愿军们在阵前释放了100名美军和南朝鲜军俘虏,告诉他们我军只是为了保卫鸭绿江的电站,现在遇到粮食不足的困难,必须撤回国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的一系列行动让美军完全放心了。麦克阿瑟向全世界承诺,圣诞节前结束朝鲜的总攻势。

可是,就在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做出承诺的第二天,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打响了。志愿军的首选,是打击西线敌人的右翼,即在德川的南朝鲜第2军,因为这个军在温井受到了志愿军的突然打击,而且下辖第7师和第8师两个师不足2万人,乃是敌人最薄弱的环节。

结果,第38军和第42军在战役打响的当天就将德川的南朝鲜第2军分割,第二天11月26日就将南朝鲜第2军完全击溃。

我军认为对南朝鲜第2军是击溃,因为统计出的歼敌数据只有5000人。可是美军却认为南朝鲜第2军已经被歼灭。27日早上,美国广播新闻评论员就称“大韩民国军队第2军被歼灭”,战后,美国参谋学校更将这次战例作为研究中国进攻战术的典型战例。中美双方对这次战斗的看法有如此差异,是因为南朝鲜军仗着对地形熟悉,一击即溃,而溃散之后又无法收拢,因此南朝鲜军第2军做为一个成建制部队,已经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南朝鲜第2军确实被歼灭。

二、什么是双层战役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