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但不是独有的,除了我国,日本、韩国、越南也对书法颇有兴趣,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和中国的“书法”在国际上知名度都很高。如果要论书法名家的数量、法度的成熟,以及体系的完善和独立,我们与岛国日本做得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在日本属于“全民爱好”,小学还有专门的书法课堂,路边随处可见的招牌丝毫不雷同,各种字体、各种风格都有。日本“书道”源于中国,唐至宋这几百年间,它突飞猛进,并于本国美学结合,最终走向成熟。说起日本的书法名家,大众最熟悉的莫过于“三笔三迹”和井上有一这七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七位之中,空海的成就和影响力最大,甚至被誉为“岛国王羲之”,但他与此人相比,就显得“稚嫩”了,他就是最澄,被誉为“日本书法的开山之祖”,也是空海的老师。最澄,俗姓三津首广野,神护景云元年(767年)生于近江国(今滋贺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澄家世显赫,相传是汉献帝刘协的子孙,他从小就展现出对华夏文明的极大兴趣,熟读《论语》《孟子》等典籍,还一心想成为遣唐使亲赴大唐。唐贞元二十年(804年),他经天皇批准,率弟子义真等,随日本第十二次遣唐副使石川道益抵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华期间,他四处求学,结识名人,亲自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求教笔法。八个半月的时间,最澄遍览魏晋唐代诸家法帖,等到回国时,他带回经书一百二十八部、三百四十五卷,以及王羲之等名家碑帖拓本十七种。相传王羲之行草书之冠《丧乱帖》,就是此时流入日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孟頫曾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而这十七种碑帖拓本,俨然就是笔法的源泉。最澄潜心钻研数年,下笔颇有魏晋中正平和之气,国内书法专家启功称赞他“得魏晋笔法之精髓,与中唐名家相比也不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澄传世书法极少,《久隔帖》是他目前所知的唯一一件行草书真迹,得名于开篇“久隔清音”一句。此帖纵29.2厘米、横55.2厘米,共18行、180余字,现藏于奈良国立博物馆,是他写给弟子泰范的亲笔信,这件作品既有王羲之用笔风格,有明显受到颜真卿笔法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中取势、顺锋入纸,笔尖蓄力、衄挫处理明显,笔画遒劲多姿、绵里裹铁,勾挑、转折自然灵巧,用笔方圆兼备,如“驰”“情”等字,与《丧乱帖》相似,而“有”“乞”等字又非常像《祭侄文稿》。结字内擫纵长,而不显逼仄,左右舒展、疏密得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澄的字法度严谨,功力深厚,传承晋唐笔法,又不失个性,是我们学习行书的不错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