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不可语冰”

1933年,恰逢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就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蒋介石竟然毫不顾忌民族安危,组织了50万兵力围剿中央苏区。

此刻人民苦不堪言,中国工农红军仓促应战,然而王明、李德等人为主导的教条主义,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

这场苦战整整持续了一年,红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最终,这场反击还是以失败告终,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

这就是著名的“第五次反围剿”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战役致使红军遭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与损失,中央苏区在被迫丧失根据地后,被迫进行了长征。

也正是因为这次行动的失败,中央决定召开遵义会议,共同商讨接下来的道路,并且重新任命红军领导人,此时的毛泽东因为与王明等人意见不合被逐渐边缘化,所以他一度失去了军事指挥权。

然而谁也没想到,在会议中,有个人却力挽狂澜投了毛泽东一票,这一票使得新中国走上了另一个道路!

而这个巨大转折的关键点,还要从长征路上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10月份,第五次反围剿运动过后,红军开始了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此后书写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传奇。

其实这时候,毛泽东看着红军损失惨重,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所以当他屡次提出自己的建议时,甚至还被解除了军事指挥权。

在这之后,毛主席甚至被“孤立”,而当中其他人,比如刘伯承元帅,也因为反对李德的指导思想而被免去了总参谋长的职位。

眼看着红军遭此劫难,毛主席思虑再三,决心不能任由事态这么发展下去,于是在长征路上,毛泽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毛泽东首先针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又开诚布公地说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还分析出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即将就会发生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毛主席还身患疟疾,整个人消瘦淋漓,再加上日夜担忧红军的未来,他的身体虚弱至极。

但是毛主席却丝毫没有喊过一声苦,在路上,他坦诚地说出了“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想法,此刻王稼祥对毛泽东的话深以为意。

早在两年前,王稼祥就对王明的指导思想产生了不认同,当年王明被推举上位,成为中共最高领导层的时候,王明就以“毛泽东没去过苏联”为由,让毛泽东退出了领导班子。

然而,王明的指导思想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崇尚冒险主义,要知道,战场上刀枪无眼,一个指挥错误,带来的后果也许是上万人丢掉性命。

因为王明与毛主席的指导思路产生了分歧,所以毛主席竟然逐渐有了被“孤立”的趋势,然而随着战事的推移,王明的指导思路很快就露出了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没有办法,毛泽东只能重新上阵指挥红军作战,第三次反围剿成功以后,王明自认为是自己领导有功,于是竟然提出想要主动去解放最大的城市。

毛泽东对此十分不赞同,因为恰逢此时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接下来极有可能会进行全面侵华,此时要客观地看待问题,绝不是浪费力量抵抗内敌的时候。

但是王明得知毛泽东反对自己之后十分生气,他认为,日军有可能会先进攻苏联,绝对不会全面侵华,所以他不但没有听取毛泽东的意见,反而毫不留情地反驳了毛泽东,最后甚至开始人身攻击,直言毛泽东没去过苏联,没见过世面。

所谓“夏虫不可语冰”,如此的沟通方式,如何能商量出解决办法呢?基于此,毛泽东的指挥权直接被架空,并且王明提出让他休息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