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到温州泰顺感受当地茶文化的渊源流长,有幸在当地摄影老师的带领下,到县城建设南路一侧的“共饮天下第一香”拜访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绿茶(三杯香)炒制技艺项目传承人吴女士。据说在泰顺,她是唯一一个从事绿茶炒制三十多年历史的女茶人,从15岁学习绿茶炒制技术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泰顺本地的传统绿茶炒制技艺传承和发扬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里,我也对泰顺的“三杯香”有了重新的认识。通过吴女士轻言细语娓娓道来,一边品茗,一边对国内传统茶艺的来源和发展增加不少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一些精致茶具都来自国外,这位非遗传承人在做介绍的只言片语间,也时常流露出“家国天下”的儒学情怀。虽然我本身对这类文化并不关注和介意,但受教之后,还是发自内心地为一些本来源自中国,却被外国人发扬光大的技术唏嘘不已。不得不说,“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道理自古就有,但不管是火药还是茶道,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只能怪自己太过随意和故作大方,才让人钻了空子吧(突然又想到前几年被“小日子”骗走的《西泠八家印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的思绪飘得有点远,好在仅限脑子里面“晃荡”,表面最多再抿一口茶水稍作掩饰罢了,至于个中滋味,冷暖自知吧。因为室内没有空调,所以几口暖茶下肚,反倒让我大汗淋漓起来,于是悄悄离座(本来就坐得偏远),参观起四周摆满各个角落的器皿和书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慧眼才能识珠,在“鉴宝”这方面,我显然是不够格的。一边假装附庸风雅走马观花,一边却时不时仍在聆听吴女士的传道。在自己探秘寻古的旅途中,曾经随缘接触过几位“寻得一方安隅”的隐士,可惜天生口讷,就算内心翻江倒海,吐出来的可能也仅一个“哦”或者“嗯”字,以茶入道,似乎是最方便的沟通桥梁,正所谓知音难觅,聊着聊着,或许就成了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自身平凡,故而时常仰望那些能让情怀跟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的人,在很多宣传报道中,吴女士“坚守择一事,终一生,只为一杯茶的梦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泰顺传统绿茶炒制技艺的传承和发扬中”已然成为一段佳话,其实个人倒更羡慕这种能够坚持不懈的状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不像我们和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茫茫然朝九晚五,似乎最大的功能就是为社会贡献下一代劳动力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吴老师最直接的展示和教导,这十六碟不同的品种,着实开阔了我的眼界,正所谓“一茶一故事,一叶一菩堤”,闻香辨色之余,再次让人感慨起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共饮天下第一香”门前茶几和过道边摆放着一溜儿花卉盆景(月季为主),刚开始只觉得造型各异,都挺有个性。仔细一看却有点诧异,眼前的这一株就要1680元,旁边一株1000元……又随机挑了几盆,价格最低也要小几百。价格贵不贵还在其次,关键就这么随意摊在门前,着实“便宜”了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向来自诩不会饮茶,也不想着了它的道,经过这几天在温州泰顺这个茶叶之乡的四处打卡,却显然产生了松动。或许这也是我跟“三杯香”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