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有媒体放出了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的采访片段。在不久前的北京车展上,余承东大谈了关于小米SU7和智界S7的相关话题,特别是他对小米SU7的评价,引起了网友们广泛关注和讨论。

余承东透露,小米SU7一上市就试驾了,他认为该车强在外观,对于这个评价该如何理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个评价有点“不厚道”,因为,小米SU7外观设计此前还被吐槽是“抄袭”其他品牌车,这让该车下不来面子。然而,并不是这样,小米一直在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都有优势,其在汽车领域的首次尝试,自然也在设计上更为重视。

其次,小米SU7的设计本身也体现了该集团品牌一贯的简约理念,同时融入了汽车行业的创新元素。特别是这种设计理念除了在外观上有所体现,还贯穿于内饰和用户体验的每一个细节,这符合小米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而且,小米SU7的外观设计也融合了现代美学与科技感,线条流畅、造型独特,不能否认其在视觉上很有冲击力。

从这些角度来看,小米SU7的设计确实得到了大嘴哥的认可,从车外设计到智能座舱和内部结构,都是不错的。而且,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当前,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的大背景下。余承东对小米SU7的评价,本身是对竞争对手的尊重,更是对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的一种积极展望。

所以,大伙还会对这样的评价有误解么?在老陈来看,只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评价。起码,截至目前,嘴哥和雷总在汽车领域还是很和睦的,彼此相互认可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句话也点出了小米SU7和智界S7走的路线是不同的。

小米SU7的市场定位显然是面向追求个性化、科技感的年轻消费者。它的外观设计,正是为了吸引这一群体的眼球,满足他们对于独特性和品质的追求。而与小米SU7相比,大嘴哥则是强调了智界S7在智能化、舒适性和续航达成率方面的优势。

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华为的优势一直以来是在通信和智能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积累,这也为智界S7(以及其他车型)的智能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技术基础。比如,智界S7的智能化体现在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互联功能以及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舒适性上对比,或许智界S7的优势也会更大一点,因为它有宽敞的车内空间,还包括了高品质的内饰材料和人体工程学设计。而小米SU7则更人性化的体验,就比如大家常说的“支架”梗,确实考虑得更为周到,或者说是更注重体验细节性的舒适。

而在智能座舱方面,智界S7凭借华为的技术优势,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先进的智能互联功能。小米SU7虽然也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水平,但在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和资源整合方面,可能还有提升空间。

另外,续航达成率两家都有可取之处,毕竟这是电动汽车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不过,智界S7在这方面的表现,得益于华为在电池技术和能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为用户提供了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高的能源效率。小米SU7作为新入局者,或许,还需要在电池技术和能源管理上不断优化,才能满足更高要求。

整体来看,小米SU7的外观设计更注重个性化和科技感,而智界S7则更强调整体的和谐与品质感。两者在设计理念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各自品牌的特色。

所以说,余承东评价小米SU7的强在外观,是对小米品牌的认可,而不是说它只是这一个方面有所长,其余的也有优势。或许,在余总心里觉得,有些地方的优势只是自家的更强而已。每辆车的优势可以有很多,但最强的更醒目的往往只有个别,你说是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陈只能说,余总也好雷总也好,他们每一句采访的话,都有可能成为网友的关注,是因为他俩都自带流量。据统计,雷总占据“汽车高管 IP 社媒影响力 TOP10”的榜首,余总位列第三,第二位是马斯克,看看都是行走的大IP。而我们消费者,看个热闹的同时,也能让我们做到心中有数,知道每款产品的优点,也方便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