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如何分析,经验是人类一切知识的基础,这是一种人性论吗?

人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感官的信息,或这种经验的印象。从某种角度理解,记忆和各种思维习惯,都是感知的残余。

然而,感知是否就是知识,正如柏拉图在同名对话中,所说的那样,这似乎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也许,感知只是知识的先导。也许它是知识的原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通常被理解为,至少部分是对他的老师柏拉图哲学的反动。柏拉图认为,知觉既不是知识,也不是(任何直接意义上的)知识的原材料。

相反,他认为这是一种误导。与此相反,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知觉在知识中的作用。

事实上,他通常被理解为,在知识理论中,给予了感知以优先地位,他是经验主义者。

本文首先考虑了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这种理解,同时要求澄清经验主义一词。

然后,继续探讨亚里士多德,是否以及如何将知识理论,建立在知觉之上。最后讨论了对感知知识的怀疑论,以及这种怀疑论的反对意见是否具有知识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里士多德,经验主义者

人们普遍认为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经验主义者。但什么是经验主义?

当人们在哲学语境之外,谈论经验主义时,它通常与科学有关。具体地说,经验主义通常被视为科学的方法,或者说是科学主张得以成立的基础。

各种科学理论都有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概念,即科学有一个推测,和理论的部分(论题),以及一个经验和实验的部分(证明)。

这种观点的魅力之一在于,它似乎排除了各种,我们不想称之为科学的东西。

例如,当人们不再仅仅,观察自然是如何存在的,而是开始对其进行理论化(尤其是开始对因果关系进行理论化)时,它经常被用来标记,思想史上的各个节点。

然而,我们不难将这幅图景复杂化。如果我们想彻底验证这一点,我们可以说,任何不具备,这两个要素的活动都不是科学。

然而,要想弄清那些因太大,或太遥远(或在天文学中,两者兼而有之)而无法进行实验的事物,我们就必须限制自己,只进行观察而不进行实验,或只用类似的天体进行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哲学背景下,我们开始讨论,作为一般知识理论的经验主义。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这一观点。

一般来说,经验主义代表 "与感知有关或利用感知"。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的感知是知识的基础,它证明了我们的信念。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的概念就是这样产生的,它不仅是信念的基础,也是一般思想的基础。

这就是经验主义,开始从知识理论转向本体论立场的地方,它不仅是关于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东西的理论,而且是关于事物 "存在 "的理论(是 "有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知道 "有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代古希腊哲学学者,乔纳森-巴恩斯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研究工具是感官知觉,即他自己或他人的感官知觉。

作为本体论者,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物质,是普通的可感知对象。柏拉图在他的本体论中,赋予抽象的形式以主导地位,并将智力而非感知视为照亮现实的探照灯。

亚里士多德将感性的具体事物置于舞台的中心,将感性认识作为他的火炬。

感性特殊性,这句话提出了几个值得明确探讨的问题。首先,什么是 "感性细节"?

这个词来自柏拉图,指的是我们用感官体验到的物体。这自然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间的对比意义何在?

一般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哲学上的对手,对世界有着截然相反的理论。

柏拉图认为 "感性 "是肤浅的、表面的和虚幻的,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 "感性 ",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

需要澄清的是,尽管亚里士多德,认为感性范畴是知识的原材料,但它们并不是知识的成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看这段亚里士多德的话:"所有动物,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辨别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知觉。

如果知觉存在于动物体内,那么在某些动物体内,知觉会被保留下来,而在另一些动物体内,知觉则不会被保留下来。

对于那些不能保留知觉的动物来说,知觉之外就没有知识了。但是,对于某些感知者来说,感知有可能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

当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时,就会出现进一步的差异,有些动物由于保留了这些事情,就会拥有一个总体的描述,而另一些动物则不会。

因此,从知觉中产生了我们所说的记忆;而从记忆(当它经常与同一事物联系在一起时)中产生了经验,因为许多记忆构成了一种单一的经验。

而从经验中,或从在头脑中形成的整个普遍性中,产生了技能和知识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认为,虽然所有动物都能感知,但并非所有动物,都能根据原则果断地认识和行动(当然不是像人类那样认识和行动)。

在这段话中,亚里士多德还做出了一些,先于后来的经验主义哲学家的举动。

首先,他把记忆理解为知觉的一种残余,并把它们表述为质的相似。其次,他把经验中的相似性,联想和相似的原则,作为感知成为 "技能和知识 "原则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将概念的形成归因于重复,而这些概念本身并不具有内在的经验性。

知识就是把记忆,压缩成一个思想原子,压缩成一个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各种似是而非的反对意见,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花大力气为这一理论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对把经验,作为知识基础的怀疑论尤其不屑一顾:显然,没有人,无论是提出这一论点的人,还是其他人,真正处于这种状态。

因为,为什么有人会走到梅加拉(希腊的一个小镇),而不是在他认为应该走到那里时留在原地?

如果早上有井或悬崖,他为什么不走到井里或悬崖上呢?

亚里士多德论常识与实用科学

这种论证方式,似乎先于后来,从 "常识 "出发的一系列论证尝试。这种论证方式似乎也表明了,亚里士多德经验主义背后的整体动机。

亚里士多德不仅是一位理论家,还是一位坚定的实践科学家和收藏家。与大多数当代哲学家不同的是,他关注的不仅仅是提出最优雅的论点,然后为之竭力辩护。

亚里士多德只是不太愿意,应对他的理论所面临的某些挑战,因为这些挑战既违背了常识,也违背了,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里士多德当代雕像

这种不屑一顾的态度,有一定的力量。即使是没有科学背景的哲学家,有时也会受到诱惑,把类似的实践必然性作为一张王牌。

显然,有一种彻底的怀疑主义,在渴望有所建树的哲学讨论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所有的论证都必须,在某个地方有所休止。然而,这些怀疑主义的反对意见,并非不能给经验主义,带来严重的问题。

说我们的感官知识实际上是有用的,与说它构成了知识本身的可靠基础,完全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伟大的经验主义哲学家之一,苏格兰人大卫-休谟,可以说是现代哲学的先驱。

他指出,仅凭经验,我们无法相信通过感官获得的真理,和实践是稳定的,因为这种信念的唯一依据,反过来又依赖于这些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