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470期。解放战争中著名的“陈粟大军”,事实上是1947年初才正式形成的。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后,出现了实力强劲的华东野战军,也就是三野。陈粟配合,成就了一段军史佳话。但在1947年之前过程却颇为曲折,甚至很有戏剧性。陈毅的日子不好过,可以说一度“内外交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曾指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薄弱兵力打出“七战七捷”的名局,歼灭5万多国民党军精锐部队,得到毛主席的盛赞。伟人评价:这个粟裕,日后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大军。而陈毅麾下的山东野战军进攻泗县,以多打少却损兵两千多人,全军士气低迷。毛主席为此专门向陈毅发报,让他学习一下粟裕的打法,组织战役要争取形成局部优势、先歼灭弱敌。如此打上几个胜仗,局面就可以改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在军区和华东的党政关系上,粟裕是陈老总的下级,具体作战则分别统率两支野战军。主席的电报,多少令陈毅有点难堪,不过陈老总内心豁达,表示愿意虚心向粟裕同志学习。军情短期内很难发生真正的改变,鉴于山东、苏北的局面严峻,陈毅指挥大兵团的才能又不是那么出色,毛主席打算让名将徐向前到山东战区,代替陈毅进行军事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陈毅个人而言,心理上的打击不小;但从大局考虑,他还是表示拥护中央的决策,欢迎徐向前来指挥作战。然而徐帅身体很不好,此前长期在延安养病,由于陕北到山东路途较远,且周边有胡宗南大军的威胁,很不安全。一路颠簸之后,即便徐向前平安到达山东,病情也可能会加重,更别说主持军事要务了。所以毛主席一番思索后,最终还是把徐向前留在了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陈毅指挥的部队又遭受了两淮之战的失利,士气和局面更糟。陈老总的军事能力及战术打法,引起了军内几位大佬的严重不满:张鼎丞、邓子恢、曾山三位元老,联名向毛主席发电,指出“坚决不同意陈毅的军事指挥”,他们在电报中向中央告状,说陈毅没有切实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无视中央指导多次与桂系军队纠缠。三人举了例子:陈毅不顾反对坚持要打泗县,自己没上前线,只让宋时轮负责指挥结果遭到大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干部们有明显的不满情绪,不然也不会直接给中央发报。他们最后表示,希望中央能够派一名擅长军事指挥的将领扭转困局,建议军事上“由粟裕来下决心”。张鼎丞和邓子恢,红军初期都是“闽西三杰”(另一个是谭震林)。建国后这几位都是副国级领导人,党政军履历比陈毅不遑多让,因此特殊局面下很敢讲话。曾山的资历也非常雄厚,当时是华东局委员、组织部部长。这三个人意见一致,又联名写信,毛主席不可能不重视。将帅失和,可见前线情况确实不乐观,接下来要怎么调整,伟人心中已有定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后,司令员是陈毅,但粟裕以副司令的身份掌握战役指挥权,这是毛主席明确指定的。而最早的思路起源,也许就在这封电报上,粟裕的军事才干很得人心。徐向前因病无法成行,毛主席又一直欣赏粟裕,前线干部持有同样看法,坚定了中央重用粟裕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回电给华东干部,要求“陈、张、邓、曾、粟、谭等人团结一心,在陈毅的整体领导下扭转局面,军事指挥上以粟裕为主”。陈老总非常大度,完全服从中央安排,此后他更多负责掌控全局,军事层面则放手由粟裕来管。后来华东野战军取得了多场重大战役的胜利,短短两年时间就基本消灭了江北国民党军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