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三国演义》中,武将的排名中,吕布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然而,要对三国时期的谋士进行排名,却是众说纷纭,很难达成统一意见。

以曹魏为例,有英年早逝的郭嘉、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以及以毒士之名闻名的贾诩。孙吴同样有江东四杰,包括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蜀汉除了卧龙凤雏诸葛亮外,还有姜维等人。

尽管这些人共处一个时代,但能够彼此交锋的机会并不多。唯一确定的是,他们中间存在着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甚至略胜一筹的谋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曹魏时期,有这样一位人物,其才能堪比诸葛亮,甚至在他在世之时对三国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他未逝,或许三国并未形成鼎立之势,曹操也未必轻易称王。这位人物究竟是谁呢?

三国第一鬼才

两汉时期出现了谋士张良和韩信这两位杰出人才,被视为无可超越的楷模。后来的谋士往往将他们视作标杆,他们的计谋被视为后世的“教科书”。

拿荀彧和荀攸为例,曹操称赞他们拥有“王佐之才”,还将他们比作“吾之子房(张良的字)”,可见两人的卓越能力。

然而,无论是荀彧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针对刘备和吕布提出的“驱虎吞狼”的离间计,都未超越一流谋士的思维范畴。这表明,两人虽然抓住了机会,但这种机会只要是一流谋士都能洞察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袁绍集团的谋士沮授,曾在汉献帝蒙难时提出了“挟天子”的计划。这显示了“英雄所见略同”,也说明了这个计策并非十分特别。

然而,有一位人物与众不同,他生性独立,剑走偏锋,仿佛超越了常规谋士的束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天赋异禀者。他便是曹操集团前中期的第一功臣——郭嘉。

郭嘉与荀氏两人一样,早在曹操创业初期就加入了他的团队。无论曹操做什么决定,都会向郭嘉咨询意见。曹操的父亲被徐州陶谦的部下所害,激怒之下,曹操发兵进攻。

尽管这个时候郭嘉冒着被责备的风险,也毫不畏惧地告诉曹操行动的风险和可能的收益。其他谋士纷纷讨论此举是否合乎仁义,然而郭嘉不仅认为这种方式有所不妥,更认为舍弃仁义,以复仇之名攻下徐州,对曹操集团未来发展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嘉显然不是墨守成规的谋士,他并不受道德规范的过分限制,以集团利益为出发点。因此,他更像是一个冒险家,一个精通人性的大师。

鬼才的逻辑

在刘备败给吕布后投靠曹操时,曹操并没有对他怀有太大的敌意,甚至愿意让刘备与自己一同面见皇帝。这时,许多谋士都在劝说曹操,表示刘备是个潜在的威胁,建议提前加以除去。

然而,郭嘉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刘备声名远扬,若杀之,必会引起天下有识之士的不满,这样的损失将远大于所得。曹操接纳了郭嘉的建议,选择留下刘备。

随后,刘备以讨伐僭越称帝的袁术为由说服曹操,请求出兵前往。然而,他不仅带走了曹操的军队,还斩杀了曹操的部下,甚至与汉献帝商讨密谋,准备对曹操采取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嘉听到这番话后,神情吃惊,连连摇头:“我建议留下刘备,一方面向天下展现主公求贤若渴的姿态,另一方面也能够掌控刘备,即使不杀,也不应该放他离开。这样做岂非是自取其患?”

这一幕表现了郭嘉并非盲目为了集团利益而行事的谋士。他的决策周密考虑,既柔中带刚,又能把握局势,尤其在对待袁绍时,他的思维逻辑和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

当时孙策掌控了江东,刘备寻求投靠荆州的刘表,而曹操与袁绍也正面对峙。曹操对刘备说服刘表进攻许都的可能性感到忧虑,同时也害怕孙策会趁机发动偷袭。

听到曹操的担心,郭嘉微微一笑:“刘表和孙策都不足为虑。刘表肯定担心无法控制刘备,不敢轻易进攻;至于孙策,性子急躁,不会妥协,未来可能会落入小人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刘备向刘表提出进攻的建议,却在意料之中遭到拒绝。与此同时,孙策也在年仅26岁时受到小人的暗算,从群雄逐鹿的历史舞台上退出。对此,曹操对郭嘉的先见之明赞叹不已。

官渡之战前,曹操集团自上而下几乎都没有信心,毕竟袁绍占据了青、幽、并、冀四大州,几乎控制了东汉北方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

曹操深知两人不可能一直和平共处,官渡之战势在必行,但如何应对这场战争,曹操内心并没有确切的计划。这时,再次由郭嘉站了出来,他列举了袁绍刚愎自用、好谋无断等十个缺点,并相应提出了曹操的十个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