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元帅一生当中,曾多次和林彪共事,当年人们称呼“林罗”就像是称呼“刘邓”一样自然、一样充满敬仰。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因病逝世,毛主席知道后悲痛欲绝,当即写下一首名为《七律·吊罗荣桓同志》的诗。其实除了毛主席外,林彪也是十分难过的。

在罗荣桓元帅的追悼会上,林彪拖着生病的身体站在那里,注视着面前紧闭双眼的罗荣桓,他痛苦万分,颤抖着写下4字悼文,令在场的人纷纷感动。

那么罗荣桓和林彪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林彪在罗荣桓的追悼会上究竟写下了哪四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罗荣桓是湖南衡山县人,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10月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先后担任红四军连、营党代表。1929年12月罗荣桓参加古田会议,协助毛主席做了大量工作,被选为以毛主席为书记的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

由于罗荣桓平时不会显露自己身上的优点,因此大家很难发现他的才干,也就是在这次会议期间,毛主席夸奖罗荣桓:“这个同志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发出“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的感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不久,参加南昌起义,同时担任第11军军部特务连连长的林彪在跟随朱德、陈毅参加湘南暴动后,几经辗转,也来到了井冈山,担任改编后的红四军营长等职务。

1929年底,毛主席和朱德率部经赣南转战闽西,第二年6月,中央决定成立红一军团,朱德和毛主席分别担任红一军团的总指挥和政治委员。

由于毛主席和朱德不再兼任红四军领导的职务,因为中央决定任命林彪为红四军军长,谢唯俊担任政治委员。谢唯俊的政治能力还是很强的,但非常可惜的是林彪并不喜欢他,还经常找毛主席告状,久而久之谢唯俊便在红四军工作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红一军团前委不得不重新物色新的政治委员,毛主席认为新的红四军政委除了必须要具备坚定的立场、正确的观点、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还需要有宽广的胸怀。除此之外还得有坚定的原则性,容忍的度量,善于忍让和谅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和林彪合作。

毛主席想来想去决定让罗荣桓担任这一职务,前委同意了毛主席的建议,于是1930年6月,罗荣桓正式成为红四军的政治委员。

罗荣桓刚到红四军工作的时候,不少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就连善解人意的毛主席都放心不下,毕竟林彪和之前的政治委员的关系都不是很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林彪来自湖北黄冈县,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的,人年轻,能打仗,因此有些自负,个性也是很强的,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大家本以为林彪和罗荣桓也不能好好相处,没想到罗荣桓的做法却令众人大吃一惊。

罗荣桓到任后,将所有心思都放在部队建设上,将红四军各项工作,不管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都抓得井井有条。一向喜欢挑剔的林彪也感到没什么好挑剔的,因此他除了负责作战以外,对部队的其他工作索性不过问了。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十分高兴,说:“罗荣桓在四军不是和林彪团结得很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和林彪

1931年8月红四军配合兄弟部队抓住战机,上午在莲塘全歼敌军第47师一个旅的兵力,下午又在良村将敌军第54师两个多团给消灭干净。

战斗刚刚结束,红四军战士们就紧接着前往黄陂,去攻打驻守在此处的敌第三军团毛炳文第八师。负责作战指挥的林彪决定将政治部、供给部和卫生部的部分人员留在良村打扫战场,除此之外还负责安置伤员、收容俘虏以及运送枪支,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当时大部队刚刚出发,敌蔡延锴部紧跟其后,打扫战场的战士们来不及隐蔽,不少俘虏和枪支又被敌人给抢了回去,我军很多伤员也被敌人给抓了回去。

8月中旬,红四军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上王明等人听到良村伤亡的情况后,严厉逼迫红四军领导人进行检查和反应。其实在会议召开之前,罗荣桓早已在部队的各种会议上做了多次检讨,他认为自己身为军委书记和政委,身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这次军事会议上,罗荣桓又带头做了严肃的检查和自我批评,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然而令人生气的是身为军长的林彪,作为军事的直接领导者,他却沉默不语,脸上也没有一点自责和愧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林彪的态度令绝大多数参加会议的人感到愤怒,更是为罗荣桓感到不平。罗荣桓本来可以向林彪提出质疑,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也不会这样做,因为他知道这样做会有怎样的回国。

会议结束后,罗荣桓平心静气地劝导大家,为了红四军的团结和今后的工作,大家一定要忍下去,不要因为他自己的得失而影响了整个大局。

1932年罗荣桓离开红一军团,他和林彪的第一次合作也就这样结束了。

若干年后,当毛主席回忆起井冈山的斗争时,曾这样说过:“罗荣桓同志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从不在背后议论他人,这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8年3月1日,115师直属队经过隰县,此地是阎锡山的19军防区,因为林彪的随行人员中有战士身穿缴获的日军大衣,骑着日军洋马,因此19军的人以为对方是日军,便开枪误伤了林彪。

罗荣桓立刻组织人员对林彪的伤势进行及时的治疗,并将其报告给中央军委。根据林彪的伤情以及中央军委的指示,罗荣桓马上派人送林彪去延安进行治疗,后来又被送往苏联进行治疗。

如果当时罗荣桓没有及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林彪的伤情也不会好得那么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林彪离开115师后,部队的全部工作都由罗荣桓负责,他将所有心血都投入到工作当中,也积劳成疾,患上严重的肾炎。

1942年罗荣桓尿出血尿,医生让他卧床休息,然而在同年9月,中央作出了一个决定,1943年3月12日任命罗荣桓为山东军区司令员以及115师的代师长。

当时在敌后主要是军事斗争,罗荣桓的身体实在支撑不下去,因此向中央提出休息半年,无奈的是此时没有人能担此大任,罗荣桓只好强撑着身体,继续坚持下去。

罗荣桓的肾病不断加重,逐渐变为肾癌。1946年8月,中央决定送罗荣桓去苏联进行治疗,经过苏联医生的诊断和决定,替他做了左肾切除术,令人没想到的是此时的罗荣桓又增添了心脏病和高血压。

苏联医生建议罗荣桓休养三年的时间再回国,这样对身体好一些,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国共内战期间,国内形势格外严峻,他不得不带病回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设在哈尔滨,只有一栋两层的小楼的居住条件是比较好的。后勤部的同志让林彪和罗荣桓同住,但罗荣桓却说:“楼上比较安静,林彪同志怕吵闹,就让他住在二楼,我住一楼吧。”

罗荣桓在生病的时候也不忘关心自己的搭档,不得不说这种战友真的很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罗荣桓对搭档的关心还表现在工作上,罗荣桓除了包揽部队全面建设的各项领导工作外,还关注军事指挥。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罗荣桓都会亲自到前沿考察一番,掌握最新的资料,方便配合林彪做出最正确的意见。

辽沈战役前,野司的前方指挥所从阜新转移到锦州西北的牤牛屯,距离锦州有30多里的路。野司的观察指挥所设置在锦州北部一个名叫“459”高地的附近。

当时作战科长请野司参谋长刘亚楼查看地形,路过罗荣桓住所的时候,罗荣桓说:“你去告诉103(刘亚楼的代号),我也要去,再去问问101(林彪的代号)去不去。”

作战科长听到这里有些为难,他知道罗荣桓做过大手术,身体也不是太好,因此担心他能不能受得了,便说:“您的身体刚做过大手术,还是等103看过后再向您汇报吧。”

罗荣桓笑了笑,说:“现在我们二纵到了锦州附近,怎么能只靠地图指挥,而不去实地考察一番呢?”

作战科长本想请刘亚楼阻止一下罗荣桓,没想到他却说:“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脾气,凡是他决定要做的事情,都不会轻易改变的!”

就这样罗荣桓、林彪和刘亚楼一起到前沿考察,他们一边考察一边检查部队的攻城准备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1947年,东北军发动了夏秋冬三次攻势,成功歼灭蒋介石部30万的兵力,解放了不少城乡,50万蒋军龟缩在长春、沈阳等地。

为了全歼在东北的敌人,加快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军委决定在1948年2月祝贺冬季攻击胜利的贺电中,明确指示我东北部队马上做好南下作战准备。

当时担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是林彪,他在接到中央军委发出的命令后还是有些疑虑的。在四月的吉林会议上,林彪提出“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五月份的时候,他又命令两个纵队去打长春机场,但非常可惜的是还是没能成功。

对于林彪这一做法,中央军委多次来电批评,罗荣桓也多次劝他南下,但大家都知道林彪的性格比较固执,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更何况此时的林彪身兼东北局书记,对罗荣桓的建议自然是听不进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和林彪等人开会

罗荣桓见自己说服不了林彪,只好提议召开东北局常委会进行讨论。在会上,林彪再次强调围困长春的方针,并说:“如今长春守敌的粮食已经十分困难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敌人必定会进行突围,时机一到,我们就能围而歼之。”

罗荣桓和林彪的意见不一样,他说:“粮食空缺,饿死的不是敌人,而是长春城内的老百姓。大家不要忘了,敌军还有空投,可以维持更久的时间,他们枪支弹药都不缺,我们继续围下去,浪费的是我们的时间!

中央军委几十封电报都要求我们南下作战,如果我们不执行上级指示,让卫立煌集团40多万人逃走,那么不管他们逃到哪里去,都会给今后全国解放增加困难!”

经过多次讨论,常委们一致决定南下,林彪无奈只好同意给中央发电报,汇报东北局常委讨论的结果。

然而在7月22日给中央军委发去电报后,林彪又以“粮食困难、汽油不足、西线铁路被大水冲坏”为借口,迟迟不肯动身,甚至向中央提出要华北杨成武兵团先行一步,牵制傅作义的兵力后,东北部队才能南下。

8月间,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撤退东北、确保华中,坚持沈阳到10月底的方针。随着情势越来越紧张,中央军委也频频来电,命令林彪带部立刻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林彪

9月7日毛主席亲自发来电报,要求东北解放军放弃长春和沈阳的敌人,在9、10两个月内歼灭锦州、榆关到唐山一线的敌人,并勉励东北部队,要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在长春和沈阳敌人准备援助的时候,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

林彪不敢再违抗命令,当即下令让6个纵队和3个独立师在长春、沈阳附近的地区徘徊。9月21日东北野战军首脑机关离开哈尔滨,先是乘坐火车向东伪装前进,后在晚上10点左右的时候,列车调转火车头,开上西满的轨道。

第二天上午,列车停在一个小站上,此时中央军委又来了电报,指出此次平分兵力的部署是不对的,特别是几个主力纵队太靠近沈阳了,一旦被沈阳的敌人发现,那么他们将不敢出来支援,从而影响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

林彪看着手中指责自己的电报,他紧皱眉头,一脸的不开心:“又是指责,算是没完没了了!”就在这个时候林彪说:“政委,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罗荣桓说:“毛主席和中央高瞻远瞩,让我们快速拿下锦州,回师歼灭从沈阳出来支援的敌军,我们应该将更多的兵力调到锦州前线,如此一来沈阳的敌军才能放心出来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林彪想了想说:“想得不错,但你要知道锦州也不是纸糊的,里面有十几万的敌人,工事也是很坚固的,火力也不容小觑,万一到时候打不下来,葫芦岛的援兵也打了过来,沈阳的敌人再西进,我们就要吃大亏啊!”

罗荣桓说:“葫芦岛和锦西的援兵,我们是一定要堵住的!但我想让二纵五师和三纵的人赶到义县,让四纵快速南下,抢占塔山和西海口,这样能够阻击葫芦岛方面的敌人。”

林彪见罗荣桓说的都在理,便说:“好吧!”随后听了罗荣桓的意见。

其实林彪也不是故意“违抗”上级命令,他只是想歼灭更多的敌人,立下更多的功劳,而之后经过罗荣桓的劝说,他也慢慢想通了。

罗荣桓和林彪长期相处,彼此非常了解,哪些是小事,哪些是大事;哪些事该让,哪些话该说,他们两个都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尽管罗荣桓和林彪之间出现了一点分歧,但那也只是事关全局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虽然没有和林彪以军政主管的身份搭档,但却以同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共事。

1963年9月26日,罗荣桓的病情越来越重,再次住进了北京医院,此次不仅仅是血压不稳,心脏不好,还有肾功能开始衰竭。由于当时医院还没有人工肾设备,只能采用腹膜透析的办法进行治疗。

小伙伴们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那么腹膜透析又是什么意思呢?腹膜透析就是向腹内注射1000毫升的生理盐水,过半个小时后,再将这些生理盐水从腹内抽出。

罗荣桓在进行腹膜透析的时候,肚子胀得像一个气球似的,但他还是强忍着不适,一声都没有吭。由于尿中毒,毒素不能从肾排出,因此只能从皮肤排出,所以罗荣桓会感到浑身皮肤奇痒无比,他自己挠还不够,还需要妻子林月琴帮着挠。

尽管如此还是止不住罗荣桓身上的痒,他只好用热水烫,随着热水温度的不断增高,罗荣桓的皮肤也经常被烫出泡。妻子林月琴看着罗荣桓如此痛苦,心里像刀割一样,但她不能表现出来,只能将泪水往肚里咽。

林月琴希望有奇迹可以出现,但非常可惜的是世上本就不存在什么奇迹。由于尿毒刺激肠胃,罗荣桓不能吃饭,逢吃必吐,但不吃饭的话病情会更加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和妻子林月琴

林月琴和医生只好喂罗荣桓吃饭,他一口一口艰难地咽下去,强迫自己吃下去,他还一边吃饭一边和其他人说话,想要分散注意力,趁其不备咽下去。

然而罗荣桓强迫自己吃下去后,又有想吐的感觉,吐完了继续吃,吃了继续吐,有时候一顿饭能够折腾四五个来回。

病魔毫不留情地折磨着罗荣桓,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让我坐起来,站起来,能站起来就是一个胜利!”

随着病情的加重,罗荣桓躺着的时候会因为尿毒症而打嗝不止,有时候还会几天几夜的打,院方将有关的专家全部找来,什么办法都用过了,但还是止不住。

12月15日,罗荣桓的病情恶化了,几天来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好不容易醒来,看到守在病床前的妻子和孩子们,他的嘴角才会露出一丝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和林月琴

罗荣桓拉着林月琴的手,笑着对她说:“你跟着我吃苦了,我死了以后分给我的房子就不要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

然后罗荣桓看了看自己的孩子们,叮嘱道:“我这一生选择了革命这条道路,这一步是走对了,但我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们,只能留给你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罗荣桓说完这句话再次昏迷过去,傍晚罗荣桓苏醒过来,林月琴说:“刘少奇同志来看你了。”罗荣桓听后一直强撑着,直到刘少奇走后,他才再次陷入昏迷。

12月16日下午2时37分,罗荣桓在贺龙、张爱萍和林月琴等人的守护下,心脏停止跳动,病房内也传来一阵阵抽泣声。

这天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正在召开会议,开会前毛主席听到罗荣桓逝世的消息,沉默一段时间后站起来说:“我们的罗荣桓同志在下午去世了,我提议,大家站起来为罗荣桓默哀几分钟。”

默哀后,毛主席说:“罗荣桓同时是1902年生的,他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但对同志很好,从不背后议论别人,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去世的消息传到中央后,所有人都为他的去世感到伤感。12月17日一大早,林彪顾不上自己身体还有伤,乘坐汽车前往追悼会,他要为自己的老朋友送最后一程。

在前往追悼会的途中,林彪不断在回忆自己和罗荣桓共事的过往,想起两人合作的画面,想起两人意见不合的画面,最后都化成一声长长的叹息……

林彪来到追悼会,见到面前躺在棺木中紧闭双眼的罗荣桓,不禁红了双眼,他颤抖着双手写下4字悼文:良师益友!

虽然林彪写的悼文很短,但这短短几个字却包含了林彪对罗荣桓的感情。在林彪的眼中,罗荣桓不仅仅是自己的战友,还像是自己的老师,指导自己前进。

世人都以为林彪冷漠无情,其实他和罗荣桓的感情还是比较好的。尽管罗荣桓已经去世了,但他们两人的友情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