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 者丨丁莉 王泽坤 郑嘉琪

编 辑丨张雅婷 谢珍

2004年11月,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落地原深圳高交会馆。彼时,国内外尚无类似专业文化博览会,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几乎为零,文博会正是在这种“一张白纸”的状态下萌生而来。这一年,仅有700多家企业参与了展会。

时间来到2024年,将于5月23日正式开幕的第二十届文博会,一下子吸引来了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相比于首届增长了约七倍。

文博会在二十年间成长为“中国文化第一展”,也见证了广东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增长6.0%,全国占比超过1/6(17.36%),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

这不禁让人发问:这一老牌展会日久弥新的魅力何在?

文化蓬勃发展的另一面,折射的是科技日新月异。一方面,文博会辐射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汇集十数万种展品,集聚了业界最前沿的技术潮流;另一方面,文博会的平台作用凸显,配套的各类首秀、首展、首发等增多,以交流、展示、交易、对接的多元功能日臻完善。

今年,第二十届文博会还在继续成长,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展馆内,备受热议的大模型产品荟萃一堂,AIGC浪潮涌起;展馆外,云上交易与线下展会相配合,永不落幕的文博会加速成型。

1

汇集全球前沿技术,AIGC浪潮涌起

随着文博会声名日渐远扬海外,越来越充当着文化产业前沿潮流集中展示的一扇窗口,更积极地发挥着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作用。二十岁的文博会,已然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

港澳台地区率先参与进来,带来了更加国际化的产业风向。2006年,澳门首次参加文博会,香港和台湾也相继于2008年、2009年开始参展,在粤港澳相交的深圳,文博会搭建起了一座三地文化产业融合交流的桥梁。

此后,文博会一路踏浪出海。自2015年文博会设立“一带一路·国际馆”起,该馆的参展国家已从当年的14个增加至60个。今年,整个国际展区面积已达到2万平方米,海内外顶尖文创云集;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更是达到了108个,文博会还配套在多国开展了文化推广活动,将有力促进中国文化品牌全球传播。

近年来,这场国际文化盛事还涌现出越来越磅礴的科技浪潮。

文博会数字化的探索起源于2020年,疫情期间,第十六届文博会主动拥抱云端,开启了数字化元年。云上文博会应运而生,彻底打破了传统展会的物理边界。

如今,文博会已搭建起了VR云上展馆、线上展品展示平台、展商直播平台四大平台、供采对接平台四大板块,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无界交流的虚拟世界,琳琅满目的文化创意触屏可得,产业链对接和产品交易效率有效提升,也进一步推动了文博会的“出圈”。去年,入驻该云上平台的展商数量已突破了6000家。

文博会也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企业积极谋变。尤其是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广东,以动漫、游戏为代表的优势领域和以虚拟人、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广东文化产业的转型之路走在全国前列。

例如,参展多届的咏声动漫已将AIGC应用于动画制作,实现了剧本、原画、场景绘制、动画表演等AI全流程辅助;凡拓数创则以虚拟数智人为主打产品,本届文博会其还将带来AI宋画知识图谱等最新产品。

“参展三年来,文博会愈发凸显数字赋能。”凡拓数创副总裁王筠认为,从虚拟人实时动作捕捉、博物馆文物活化到数智人AI智能问答对话、知识图谱,文博会也见证了凡拓数创AI、3D技术应用不断突破、参展展品不断丰富。

受此驱动,去年文博会开设“数字中国”展区,“虚实与共”的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沉浸逼真的“大雄宝殿”藏身于此,带来了声光电交融的科技秀场。今年,广东综合展区更是首设大模型专区,8家参展机构将携多种类型大模型在现场展示,探讨AI赋能文化产业新的可能。

2

突出交易属性,见证文化第一大省

文博会何以能够在二十年间成长为“中国文化第一展”?

多家企业认为,多元形式和丰富功能构成了文博会的生命力之一。二十年来,展会不断创新完善供采服务,切准了行业需求,也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吸引着数千家企业、机构和地市组团纷至沓来,每年一度拥聚深圳。

梳理文博会发展历程,2010年,文博会开启了“1+N”办展模式,配套主展馆在国内外举办各类文化交流、展览、会议活动,形成了既有综合性展会,又有常年开展的若干个专业展会的格局,丰富多样的活动满足了参展企业和观众的多元需求,也推动文化产品“出圈”“出海”,从行业内走向普罗大众。

与此同时,文博会也越来越凸显交易功能。二十年来,文博会已累计达成超2.8万亿元成交额,服务文企机构42323个,参观人数6500万人;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

今年,这一属性还将进一步强化。据悉,第二十届文博会将举办20余场招商推介会和100场新品发布会,直播带货等活动轮番上阵,吸纳国内外专业买家超过9万名;“文博购”线上交易服务平台也已启用,对采购商和消费者全天候免费开放,全年线上交易不间断,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促进文化新消费。

“咏声动漫是文博会的‘老朋友’。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展示交易平台,更是一个了解产业趋势、拓展国际合作的窗口。”在咏声动漫副总裁阎冰看来,展会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系列交易促进活动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提供了首秀平台,能加快其推广应用。今年文博会期间,咏声动漫也将通过文博会打造的直播等线上交易平台和活动进行展示交易。

王筠也表示,在活动策划上,文博会愈发强化了产业属性和交易实效,在产业融合方面也带来了丰富的商业机会,“过去几年,凡拓数创已经通过文博会在产业对接、成果交易等方面达成了不少合作,也希望在本届文博会上与更多数字文化产业上下游深化交流,共建数字文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

在某种程度上,文博会已超越单纯的展示功能,正成为一个文化产业深化融合的对接平台,通过汇聚优质资源,推动广东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文博会带动下,广东省文化产业也从2004年的1205.43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2.25万亿元,连续20年居全国之首。

3

一图看懂广东文化产业如何加“数”发展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铸就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让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赵凤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