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的原文已经完全讲完了,很多人觉得意犹未尽,在这元宵佳节,我就送大家一个礼物,为全文做一个完整的深入的总结。

其实整个宇宙产生的真实过程,就类似于万花筒的原理。

在我们的古书中,总喜欢说阴啊阳啊,但似乎没人深入思考,这个阴是什么,阳是什么?

万花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相是:阳就是光,阴就是影。

这个世界,本质就是一个大泡影。这影怎么产生的?是光被一层层的镜片遮挡而产生的!

就好像万花筒,我们拿着一个空筒,什么遮挡都没有,光源发出的真光被原原本本投射出来,干干净净,一动不动,这就是“纯阳”,就是无极,但是这光太空太净,好没意思啊。

如果拿出一个带色的镜片,放在筒里,投射的光影就产生了变化,混沌的一片。虽然看不出所以然,但是总比一片空无来得好。

如果再拿一个能划分区域的镜片,叠放在原来的镜片上,那投射的影子就有了分界,这里那里,分了彼此,这下子有了阴影暗处,有阳光明处,最初的分别产生了,这就好像一画开天。

接着再拿一个能偏转的镜片,继续叠放,影子从固定的样子变成了不断变化的,有了生灭明暗的轮转,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

光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一个五颜六色的镜片,让光和光之间产生干涉,光在运动中自己和自己也能不断幻化出种种影像来了,投射出来的影子千变万化,美轮美奂,让人沉醉痴迷。

但是如果过于沉迷于影子,影子越多,透过来的光就越少,心也会越来越阴暗。虽然影子很漂亮,但影本身就是阴,着相的结果就是阴。

镜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些影子,也被王阳明称为私欲。他说,存天理,去人欲,才能回归光明心。

每个人本都是道的分身,每个人的心,都是道的光源的一部分。所以王阳明说,每个人都是圣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心,都有那可以照见一切的光。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遮挡在光源前面的滤镜,一个个拿掉,把遮蔽都驱散,回归不动无极纯阳,也就是见真光。

吕祖也知道这一点,他就给出了一个细致的方法。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盏灯具,那人身这灯的灯油就是精,这灯的火就是气,这灯的光就是神。精气神运化于身,而这神就是从七窍六根漏泄出去的,眼耳鼻舌身,尤其是眼睛,对外投射着相最多。

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想打破遮蔽,先要收回这漏泄的光,也就是回光,然后再去返照。积聚这看似微小的热量,对着遮蔽的私欲聚焦,是不是就能照破除那黑暗的影子呢。

所以,这就是第一步,见,也就是见光,回光,收集火种。

然后就是定,咱们都玩过,在阳光下用放大镜点火的游戏,要想点火成功,需要的是聚焦,足够聚焦的光,还有就是稳定,如果光点上蹿下跳,热量也不能积攒够。

这就需要呼吸的配合,也就是调息,减少波动。

当光足够亮的时候,就可以照亮那黑暗的筒,让镜片上面的瑕疵黑点显露出来,那隐藏在黑暗深处的阴影也无所遁形,都会被看到,被聚焦观破。

这个把镜片上脏东西去掉的过程,被称为止观,减少妄心习气。

其实那些镜片都是生生世世带着的,上辈子没擦干净,上上辈子弄脏的, 上上上辈子沾染的,等等数不胜数。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因为光的本体是接近的,但是习相远,这习是与生俱来的。原因是深层的镜片是不因生死而磨灭的,是跟着轮转的。并且在每一次人生中,都在不断增加新的污渍,不擦也不会干净。

综上,人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第一层有色眼镜看外界,产生的影子,经过第二层,意识加工渲染,投射在第三层我识,也就是末那识这层镜片上,形成了性格习惯,也就是习气。

而人走的时候,眼耳鼻舌身慢慢停下来,意识也停下来。是末那识却并不会消失,继续等待下一次人生。这也是王阳明所谓的知,知行合一。要想改善,就要致良知,要把这个末那识变好,整个人的行为模式才能变好。

咱们最后总结一下,那无极真光,投射成为现在的宇宙大电影,经过了四道滤镜:

首先第一道滤镜,混沌镜片,光产生了无限种的方向偏性,但是这些偏性都不显,只是一团混沌迷雾。无极生太极。宇宙诞生了,藏识出生了。

第二道偏光镜片,分出了自他,阴阳光影,合我者生,逆我者亡,分别由此产生,我他分别,也就是我识从此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