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第一次转体5月16日,第二次转体5月22日,第三次转体

极目新闻见习记者 王柳钦

摄影记者 宋枕涛

通讯员 韩方 吴奔

5月22日,目前国内市政轨道交通领域转体吨位最大、跨度最大的梁桥工程——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前川线二期工程涉铁一标段工程,完成3个主墩连续梁转体施工,比合同工期提前两个月完成转体施工节点目标,为线路如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工程由武汉地铁集团建设,武汉武铁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武铁项目公司)代建,中铁大桥局承建,全长708.9米,其中主桥长484米,引桥长224.9米,主桥跨铁路部分共设3个转体连续梁,单个转体长度154米、单个转体重量1.5万吨,是目前国内市政轨道交通领域转体吨位最大、跨度最大的连续梁桥。本次三转连续梁共跨五股铁路线,施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交叉工序多、安全风险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转体发生在5月15日。当天中午12时许,极目新闻记者在转体作业现场看到,经过施工人员事先测量和计算,转体梁面已经标注好了详细坐标,在转盘相应位置放置刻度标尺。12时50分,转体正式启动,2组智能液压千斤顶通过电脑统一控制拉动钢绞线,缓缓带动转体系统内的球铰旋转,桥梁开始缓慢转动。梁体转动最后阶段,施工人员紧盯刻度盘、定位,通过对讲机实时汇报进度,确保分毫不差。13时50分,历时60分钟,总转体角度66.6度的转体施工平稳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6日,5月22日,第二根连续梁、第三根连续梁分别在空中成功转体。

如此“庞然大物”在空中灵活转体,如何实现?中铁大桥局项目总工程师白雪明透露,秘诀在于安在桥墩底部的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中安装有球铰核心部件,球铰下部固定,上部连接梁体,转体时,安装在桥墩两侧的两台智能千斤顶在液压系统辅助下反向发力,牵引镶嵌在墩身承台里的钢绞线匀速转动,带动梁体转动,使之与对接桥面吻合,最终实现转体。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制作成型后,通过旋转就位实现梁体转体合龙,能够解决桥梁梁体上跨铁路的情况。本次三转连续梁共跨五股铁路线,施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交叉工序多、安全风险高。为保证此次转体有序进行,武铁项目公司与中铁大桥局紧密合作,在转体前多次召开施工协调会,解决现场施工困难,研判作业风险。中铁大桥局项目部全体人员锚定通车目标,抢抓施工黄金期,跑步进场,大干快上,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并达到转体条件。

中铁大桥局现场技术员潘英介绍,在大桥两边梁体对接完毕后,施工人员会在转盘处灌注钢筋混凝土进行封闭,后期实施边跨合拢段施工。大桥控制性节点的完工,也将为接下来推进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前川线二期通车创造有力条件。

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前川线二期由黄陂广场站至横店站,线路全长15.35千米,共设4站。前川线二期与此前通车的一期贯通运营后,前川、横店、盘龙城东西湖片区将连成一个整体,百万黄陂市民的出行将进一步方便与便捷,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天河机场枢纽集散能力,助力武汉北部经济发展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