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话 · 苏有朋

以下为采访摘要

跨时代的青春记忆

苏有朋的影响力是跨时代的,不管是70后、80后、90后或00后,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人生印记。八十年代在小虎队组合出道成名,一曲《青苹果乐园》,让两岸三地的少男少女都跟着他们一起摇摆。千禧年前后,《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情深深雨濛濛》里的杜飞,《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陪伴一代孩童度过漫长假期。

田川:大家一听到你要开演唱会了,就说我的青春回来了,你在唱这些歌的时候会想起什么画面吗?
苏有朋:那些角色对我来讲情感都太深了。刚来内地拍戏的时候,大家最记得我的就是,你是小虎队成员。大家可稀罕了,去KTV就会点我的歌叫我唱。每次唱小虎队的歌我都会哽咽,当时一直弄不清到底为什么,觉得可能只是情感太深。现在大概清楚了,那些旋律,有我太多复杂的情绪在里面。我15岁半出道,以现在的说法就是第一代养成系,在你还是孩童的时候,大家就一路看着你长大,是幸福,是荣耀,也是巨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虎队组合(苏有朋 右一)

这些年,苏有朋做歌手、演员、导演、制片人,身份标签不断变换。

2023年,苏有朋开启“在多重宇宙中遇见你”巡回演唱会,他把人生阶段划分不同“宇宙”,串联不同时代的歌曲,唤起无数观众和歌迷们的青春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有朋“在多重宇宙遇见你”巡回演唱会

苏有朋:演唱会上《还珠格格》的前奏一出来,真的全场掉进时光隧道里。那种感动难以形容,彩排的时候我就常常情绪失控,因为那些角色不只是大家的青春,我真的很热爱那些人。当时大家都是新人,所以我们的革命感情格外深。我还记得第一部杀青的时候,大家哭成一坨。可当你拍的戏多了,见多了聚散离合,你可能就不会那么动情了。所以那段时间真的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于台下的观众来说,他们可能想到的是每年暑假自己被剧集控制的时光。对我而言,作为当事人,我们在那个时刻达到了情感上的共振。我最后用“老天爷给我的礼物”来形容这件事。

田川:这次演唱会主题叫“在多重宇宙中遇见你”,就是把你的人生阶段切割成了不同的宇宙。
苏有朋:对,大概可以这样说。出道35年,我的身份标签太多了。演唱会基本就是按照我每个阶段的顺序来排的,有点像我的演艺历程汇报公演。其实很多时候命运会带着你走,都不在你的计划内。像这次巡回演出真的不在我的计划之中。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有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梦想,可是到现在,我早就觉得自己离唱跳舞台已经很远了。之前我已经开始打算走幕后了,但是太偶像的脸很不适合混导演圈,而且某种程度也会让大家觉得,这个电影可能不太靠谱。就是可能会有一些既定印象,太突出的外貌就容易让大家觉得你是个花瓶。
重回唱跳身份,包括我现在的装扮,我一点都不敢怠慢。我先从身体复建开始,因为我的肩膀有伤,是以前拍戏留下的,然后学现在的韩式idol舞,写rap词……我很开心,因为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情。经历了一番这些新东西,我觉得自己也跟上新时代了,好开心。其实我本身就是这样的个性,喜欢新奇事物。50岁了还解锁了新技能,举办了巡回演唱会,而且现场还有大家来看,很满足。以现在这个“大”苏有朋的身份重新唱当年的歌,唱给20岁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有朋“在多重宇宙遇见你”巡回演唱会

苏有朋在小虎队组合中,因成绩优异长相乖巧,被大家叫作“乖乖虎”。还在读高中的他,一边是歌迷的掌声和期待,一边是学业的重负,15岁的乖乖虎过得并不快乐。

田川:你在自传《青春的场所》里写道“竞争力和压力,名誉,众人的目光,关心,面子和前途之间隐隐约约牵引着一条看不见的线。”你这是你15岁时就开始有的想法吗?
苏有朋:中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就入行了,一开始只是做节目助理,帮忙喊口号,发道具,进广告前跟观众比什么手势,广告结束该喊什么口号……结果意外地火了,从此改写了我的命运,再也回不去了。后来到了高三,要考大学了。当时全世界都在关注我们三个孩子,我必须得专心考大学,拿到好成绩,要不然也对不起我的同伴、公司和粉丝,媒体还会趁机嘲笑我。那时候压力特别大,觉得人生好苦啊,我才高三,怎么有这么多压力。
田川:你在自传里还说,“如果考不好,妈妈们会指着我跟她们的孩子说,‘你看,那就是只会玩不会念书的乖乖虎。’”真的发生过这种事吗?
苏有朋:这句话的情况没有发生过,在我上高一的时候,有一天从公司排舞结束,大概晚上10点多,在路边打出租车回家,遇到一对中年男女,他们跟我说“你不是乖乖虎吗?怎么这么晚还没回家?”当时我才高一,就被全社会这样监督着。所以我不免会想,如果我考不好或者休学,大家不理解、不接受,那我是不是就没办法出门了?大家给了你那么多掌声,可你让他们失望的时候,会不会有人说我就是个骗子?心里难免会有这些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有朋

苏有朋:我的同学都非常优秀的,高考前,第一次模拟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说,原来苏有朋你比想象中要好。因为考试成绩贴在训导处旁边的布告栏上,我就听到有人说,“哎哟,连苏有朋都输了,我回去怎么跟我爸妈说。”
田川:成绩好也不行,不好也不行,两难。
苏有朋:那时候你就要去训练自己的心态,不管你做什么,总会有正面鼓励你的人,也有等着看你笑话的人。当我考上最好的大学的时候,我不止上了娱乐版,还上了社会版,全都把我夸上天了。但是接下来你让大家失望了,大家就觉得,原来你不是我们想象中什么都能兼顾到的天才,我一下就从云端掉到了地狱。
田川:当你出名之后,你的命运很多时候是无法被自己掌控的,你会被大众的眼光和当时的评判标准裹挟着往前走。
苏有朋:以前确实有过这种感觉,觉得有些事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被上天安排好的。

1991年,在众人注目下,苏有朋顺利考入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但不久,苏有朋意识到,这个仅仅因为分数排名靠前而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他并不喜欢,他试图转系,但压力重重最终没有成功。

田川:从1994年到遇到《还珠格格》之前,你说自己好像一直在被“退货”?
苏有朋:那段时间去面试剧组,人家不要我。小虎队时期我们哪需要面试,可是当你换了跑道,你就是个新人。人家也没有看过我的演技,从制片人的角度来看,用我有风险,他们需要我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个时候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些,路就在那儿,忙都忙不完。但突然变成社会人了,那会儿确实挺茫然的,只想着要活下去,所以非常认真地放下过去的光环,统统卸下来。
田川:那个过程痛苦吗?尤其是因为你当时太红了,所有人都认识你。
苏有朋:其实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学生,对于自己有多红这件事我感知力也比较差,所以放下这件事对我来说还好。虽然放下也没那么容易,但我认为放下身段和增强技能……
田川:后者更重要一些。
苏有朋:对,我很容易就可以把自己当成普通人。
田川:那在遇到《还珠格格》之前,你会觉得自己完全没希望了吗?
苏有朋:有,那时候也试图开导自己,老天爷怎么可能一直把光环打在一个人身上,这多不公平,不是只有你需要被看见。当时大家都没想到,《还珠格格》会是另外一个奇迹。

无需取得所有认同

1997年,在单飞和转型之路上走得并不顺利的苏有朋,遇到琼瑶,进入《还珠格格》剧组,那年他24岁。

苏有朋:当时我的经纪人小燕姐非常担心我,她就觉得我之前作为歌手,尤其在我们那个时候是小朋友偶像歌手,还是比较被保护的。现在要一个人离家,到这么远的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面对许多复杂的事情,她很担心我OK吗。可我那时候完全不明白她在担心什么,我觉得就去嘛,因为我生性还挺喜欢冒险的。而且我很讨厌别人说我是温室里的花朵,你越这样说,我就越要做给你看,我才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抱着探险的心态,我就开始北漂了。

从台北独自来到北京,苏有朋学着适应在零下十几度的北方拍夜戏,也努力挥别小虎队时代的辉煌。

苏有朋:我记得《还珠格格》的漱芳斋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取的景拍摄,然后我在那儿遇到了糖炒栗子,我当时就觉得世界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啊,每天吃。殊不知它特别上火,我满脸长包。因为以前不需要离开台湾,没想过我皮肤还会有变化。那时候吃啥都不上火,吃啥都不会胖,年轻嘛。来到北方后才知道,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些琐事。
我相当喜欢那个时候的北京,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多高楼大厦。我对老北京挺有感情的。那时候去街上或胡同里买水果,大爷一说话,我说怎么都是国语,我咋就听不懂。
田川:不知道什么地方就加了个儿化音。
苏有朋:所以那段时间当然有辛苦的部分,但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那个时候《还珠格格》算是第一波两岸戏剧合作,这个幸运就降临到我头上了。各种不适应的同时,也是各种探险和惊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还珠格格》 苏有朋 饰 永琪

田川:当时你有意识到《还珠格格》这部戏可能会让你再次走红吗?
苏有朋:那时候我连怎么分析剧本都不太懂。后来有很多人说五阿哥演得很好,但在我心中,我非常诚实地说,那时我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我内心唯一的原则就是真诚,记得要真诚。因为现在我也是导演、制片人,我会觉得因为苏有朋天生带有一些气质,他可能不需要表演,看起来就有点像阿哥。再加上因为歌手环境他展现出来的单纯,确实很像生活在宫里,没见过世面,不懂江湖的样子。这些东西是天生的,不用演的。所以选角方面除了演技没那么到位之外,其他算OK。
田川:你有很多深入人心的影视作品,塑造了五阿哥、杜飞和张无忌等等角色。你说自己好像一直在对抗“乖乖虎”的标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苏有朋:一开始年纪小,还长了个娃娃脸,而且头上还带着过去“乖乖虎”巨大的成功光环,你怎么接戏?谁会为你写剧本?加上我刚开始转向戏剧领域时,大家都觉得你一个偶像歌手是来这里玩票的。可是我是来真的,虽然那时候技能不足,但我很努力地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演员。我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我是认真的,不要一直看我的过去,而是看看现在的我。
到后期我在电视剧领域开始有一定担票房的能力的时候,我也觉得那是个危机。我发现导演已经不敢喊你卡,喊你不好了。我明明知道演得没有很好,但接下来就会听到导演说,“很好,下一个镜头”,我马上就意识到这就是危机。

苏有朋一直试图颠覆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固有形象,2009年,他接下电影《风声》中的白小年一角,完成了他演员职业生涯中的真正突破。

苏有朋:一开始我也不太敢挑战这个戏,觉得自己做不到那么专业,而且我也不知道大家会怎么看这件事情。经纪人就跟我说,你不是一直期待有一个好角色来证明自己,期待了这么多年。你之所以不再拍偶像剧就是为了这一刻,现在你却告诉我你怯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风声》 苏有朋 饰 白小年

苏有朋:我在剧中要演一个男旦,我从没为一个角色这样准备过。开拍前,我先去北京昆曲剧院拜师学艺。除了基本的唱念做打,还要对着镜子给自己洗脑,每天说:“我好美,我好美,我好美。”不停地给自己洗脑。然后别忘了身段,要忘掉自己走路的腔调,得端着说话,才有那个范儿。即使没有我戏份的时候,我也端着,生怕一放松就变成苏有朋了。
因为我也没有练过出戏这件事情,养成了白小年的举手投足,在接下来的一整年电影宣传期里,其他演员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我都会斜眼看他们,这个习惯一下子转不回来。可能也有人不接受我演的这个角色,不用期待100%的人都给你掌声,总会有杂音。但只要能做到八成,你就成功了。
田川:你太渴望突破或是颠覆自己曾经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苏有朋:确实不是每个被称为偶像的人都有这种渴望,但我确实有。但偶像不是一个负面词,很多人想当,可能人家还不认同你是个偶像呢。但我这人就怪,我太叛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有朋

田川:我觉得你一直在和自己较劲,就特别不能接纳自己可能在别人眼里是独特或者非常优质的特点,比如你的形象、肤色和给人的感觉。你似乎总是想否定这些,然后去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形象。
苏有朋:我不确定是我想否定自己,还是我想成为的样子不是我拥有的。心里会有一个理想中的角色模范,一个想要成为的样子。
田川:你想成为谁?
苏有朋:我没有想成为谁,但我会希望自己是个实力演员。我记得在拍摄《风声》的时候,我非常崇拜涵予哥。
田川:张涵予。
苏有朋:对,我就想成为一个实力派演员,也不需要太多的宣传和曝光,就是一个实力派的男演员。我希望做那样的人,可偏偏我又长了一张偶像脸。我确实没有那么享受我拥有的特质。可是现在我在演唱会上也跟大家开玩笑说,我可能长了一张偶像脸,可是并没有一颗偶像心。但是现在年过半百,能做个偶像也不错啦。
田川:你这算是认命还是跟自己和解了?
苏有朋:可以说是半认命吧,或者说我觉得现在不需要再那么跟自己打架了。另外我也是觉得,如果在这个年纪,大家还愿意觉得你是个偶像,这也是一种赞美,没什么好排斥的,就这样吧,挺好的。
田川:能够与自己和解是很难得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就觉得苏有朋一直在颠覆自己,颠覆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赛道。而且你也说每一次换赛道都是一次归零,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归零是有风险的?你的底气来自于什么?
苏有朋:我没想那么多,就是拼了,就是做。当然每次换跑道开始一定是艰辛的,但是当你走过来之后,会发现它是如此丰富。50岁的苏有朋可以告诉自己,你在演艺事业上无憾。

重回歌手舞台,苏有朋的首首经典,将歌迷们拉回青春过往。苏有朋也借由演唱会,梳理着三十余年在演艺圈的起起伏伏。从青春唱跳偶像,到演员、导演,职业挑战多重变换,但苏有朋的好奇心与想要挑战的勇气,一如既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有朋“在多重宇宙遇见你”巡回演唱会

田川:十几场演唱会结束之后,你想给大家带来什么?
苏有朋:就像我刚才说的,整个歌单的安排是我35年演艺历程的回顾,我很想用画面把它记录下来。我不想让演唱会就这么结束,我想也许我可以做一首跟这些阶段性回顾有关的歌,做一支MV,算作给自己的纪念品。同时也希望能和那些路过我的青春,或是我曾路过你们青春的人,有一场像是青春的时光隧道,我们重温那段岁月。
到了这个年纪,我做很多事情都会当作是最后一次面对。尽管它可能不是最后一次,但你当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万一它真的是最后一次,你也已经跟它告别过了,而不是在未来遗憾地说,原来那是最后一次,我就这样错过了。所以我很珍惜、感谢这次的机会。
田川:也感谢你带给我们很多的爱和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人:张燕

编导:李晗

编辑: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