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复垦耕地配套的灌溉渠道还要进一步疏通。现在早稻已经栽插完成,要保证农田的灌溉不受影响。”近日,湖南省沅江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共华镇紫红洲村监督检查土地开发项目时,对主管的自然资源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

“通过土地开发项目,我们村有57亩复垦耕地去年已经全部种上了水稻。今年随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农田的灌溉有保障、机械耕作更方便,收成比去年肯定要好。“紫红洲村村支书曹国对前来检查的纪检监察干部说。

自耕地恢复工作开展以来,沅江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全力将流失的耕地“找回来、种起来”。2023年,全市落实耕种并完成变更总面积77269.85亩,其中恢复耕地类2418.82亩,补充耕地类74836.37亩,督察整改类14.66亩,总体完成变更率95.56%。

沅江市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出台《沅江市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办法》,压实各级各部门扛牢耕地保护责任,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问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建立健全线索移送、交办贯通的协同机制,对落实耕地保护打折扣、搞变通、欺上瞒下等情况从严追责问责。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全覆盖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问题整改,严肃查处耕地恢复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沅江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工作整治不力情况,形成问题线索120条,党纪处分5人,组织处理20人。(陈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