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孙海天

“血压有点升高了,不能血压降下来就停药,要按时按量吃药。”下午一点半,林志明医生正在为一位阿婆做检查,知道老人素来节俭,他耐心的劝说着,这是他来到琼中县和平镇卫生院长沙村卫生室,工作的第十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为黎族阿婆检查的林志明医生

长沙村卫生室是一座两层的小楼,一楼室内铁柜的底部皆锈迹斑斑,白墙底部也带着斑驳的月痕迹,但是柜体上药品摆放的整齐有序,水泥地面尤为干净整洁。

远离家乡投身于边远山村

“现在的长沙村卫生室其实是于2008年建成,但是山中潮湿,地处低洼区又容易积水,加上下雨过后再升温,墙面和柜体容易被侵蚀。之前,台风海燕登陆后,下大雨积水,水泡到膝盖的位置。”林志明乐观的介绍起了卫生室的情况,“现在卫生院门前的道路盖得比较高一点,积水的情况就减少了许多。” “以前连120都进不来,村里以前是土路,遇到下雨天,根本出不了村。单单从长沙村到和平镇,路程都差不多一个小时。”谈起刚来到长沙村的场景,比起经常泡水的卫生室,不便利的交通,让林志明更感头疼。

谈起交通问题,林志明回忆起了,让他印象深刻的紧急事件:“以前村里有7个人,因为误食蘑菇中毒,上吐下泻,情况很危险。刚开始还可以控制住,加上下雨了,打120后,车到半路发现进不来,人太多,也难运出去。没办法,我只能在卫生室里给村民紧急治疗,幸好大部分人当时症状缓解了很多。到第二天,我去随访一个情况很严重的村民,因为其他人都是吃药就好了,但是他还是腹痛不止,当时在村里找了一辆拖拉机车,我跟着一起,把他送到了琼中去治疗。”

“现在去到琼中县城大概有40多公里,开车一趟45分钟左右。来到长沙村十四年,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现在村民都是住洋房,路也通了,生活方便很多。”望着门前的水泥路,林志明笑着介绍道。

经历过毒蘑菇事件后,林志明更加意识到了科普的重要性:“事后,我也跟他们科普,强调野蘑菇尽量不要去采来食用,因为很多东西长得很相似,一下子很难分辨出来,食用后有容易中毒的风险,毕竟长沙村距离琼中县城医院还是比较远,所以我觉得进行科普,预防为主,很重要。”

孜孜不倦科普医学健康知识

一开始,林志明的科普工作并不顺利。

“我听村民聊起过,在我来之前,曾经有个得了癌症的患者,不相信科学,拒绝去医院接受治疗,后面发烧太多天了,整个人都虚脱了,拖到最后在去医院的半路,人不在了。”聊起这件事,林志明颇为感慨。

接着,林志明介绍起了长沙村曾经的情况:“以前的长沙村不相信科学的村民人数偏多,因为常年在山上干活,容易感染疟疾,而疟疾有个特点是会隔天发烧。村民会尝试一些土办法,然后发烧反反复复,很耽误病情。”

“而且村民不仅不相信科学,还会自己抓草药吃,风险就很大。我过来后,跟和平镇卫生院一起开展大力度的宣传工作,经常跟他们家属科普知识,包括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一定要去医院抽血做检查,跟患者讲要接受治疗,要吃药才好。”面对村民心中难以破除的迷信观念,他并不气馁。

林志明很清楚,想转变村民陈旧观念,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情,他选择坚持到底:“一开始很多患者不相信,因为去外面的诊所没治好,就觉得吃药没有用。我就坚持让他们,一定要过来检查是否是疟疾,要对症下药。慢慢的,经过治疗恢复的人数变多,村民就开始接受事实,高强度的科普工作做了将近两年了,渐渐村民就有意识,一发烧马上过来查血,症状符合的患者也都积极配合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志明医生为村民测量血压

不辜负每一份信任

如今,林志明的工作也收获了更多村民的认可,独身一人来到长沙村卫生室的他,对长沙村有了深厚的感情:“我还是想留在长沙村,我下村做随访工作,老人对特别我比较信任,都会特别热情的招呼。偶尔我休假,都会接到村民的电话,问上班时间,就感觉村民比较信任我。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几乎都是一直上班。”

扎根基层的林志明也不忘时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已经成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的他,在积极备考执业医师,而且也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探索起了中医领域。

谈起为何有强烈的提升欲望,林志明笑着说:“希望让村民能在村里面治的病多一些,不用跑远路。现在的5G健康一体机,能做血糖血压、心电图、尿常规之类,对村民来说十分方便。而且卫健委所提供的医疗配备越来越齐全了,所以我努力提升自己,后期如果配备新型的设备,我也能快速学会,应用到实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