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掳到了北方,但并非所有皇室成员都成为俘虏。宋高宗赵构虽然将皇位传给了宋太祖的后裔赵昚(即宋孝宗),但宋太宗的后裔仍然活跃在南宋政坛之上。其中有一位人物就非常突出,他不仅考中状元,还官至丞相。然而,此人的结局却很凄惨,被贬到地方上暴病而死。那么,这位南宋的宗室翘楚到底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平步青云

此人名叫赵汝愚,字子直,是汉恭宪王赵元佐的七世孙。赵元佐是谁呢?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经多次提到这个人物,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宋真宗赵恒的同母兄长。不过,经过百余年的繁衍生息,赵宋皇室人数众多,赵汝愚这一支并不怎么显赫,他的父亲名叫赵善应,只做到了修武郎、江西兵马都监这样的职务。

赵汝愚胸怀大志,他经常说:“丈夫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虽然出身宗室,但赵汝愚却凭借自身的努力考中了进士,并且是第一名,他先是担任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接着“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锐意恢复的宋孝宗即位后,赵汝愚“面陈自治之策”,受到了宋孝宗的赏识,官职不断得到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谋划内禅

1191年,担任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的赵汝愚被宋光宗召回临安,出任吏部尚书。当时,宋光宗与已经退位的宋孝宗的关系非常紧张。按照常理,宋光宗应该每五天前往重华宫一次,去朝见父皇宋孝宗,但他却“往往以传旨免”。“至会庆节上寿,驾不出,冬至朝贺又不出”,搞得京城百姓人心惶惶。赵汝愚多次规劝,宋光宗才有所醒悟。

1194年,宋孝宗病死,可是在李皇后的挑拨下,宋光宗居然拒绝主持丧礼,这引起了朝臣们的不满。此时的赵汝愚已经担任知枢密院事,他与韩侂胄、殿帅郭杲等人谋划,决定发动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赵汝愚先派韩侂胄入宫,向太皇太后汇报此事,接着又让郭杲“以所部兵夜分卫南北内”。于是,在宋光宗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儿子宋宁宗即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暴病而死

宋宁宗成为皇帝后,“命汝愚兼权参知政事”。左丞相留正抵达临安后,赵汝愚又被任命为特进、右丞相,但他坚辞不受,“乃命以特进为枢密使”。然而,在宋孝宗入葬问题上,留正与赵汝愚发生了争执。颇有野心的韩侂胄趁机离间两人之间的关系,“出正判建康,命汝愚为光禄大夫、右丞相”。赵汝愚对此非常不满,与韩侂胄产生了矛盾。

朱熹向赵汝愚建议,“当以厚赏酬劳,勿使(韩侂胄)预政”。但赵汝愚认为韩侂胄容易对付,所以没有留意。韩侂胄积极培植党羽,孤立、瓦解赵汝愚。1195年,李沐攻击赵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乞罢其政”。在韩侂胄党羽的攻击下,赵汝愚丢掉相位,遭到了贬谪。抵达衡州后,赵汝愚遭到了守臣钱鍪的欺压,暴病而死,“天下闻而冤之”。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