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5月22日,英飞凌科技(IFNNY.OTCQX,下称“英飞凌”)大中华区总裁潘大伟在英飞凌2024媒体日活动上表示,以碳化硅和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正开始大量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和储能等领域。

碳化硅氮化镓都是化合物半导体,这两种材料被广泛用于生产功率半导体器件。英飞凌多年来专注于该类半导体器件的生产,并在碳化硅和氮化镓技术上具备一定优势。该公司在2023财年实现了163.09亿欧元的总营收,其中51%的收入来自汽车电子市场。

会上,潘大伟称,目前,中国汽车行业正向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半导体作为底层技术需要进一步支撑设备的低耗能和快速充电特性。采用碳化硅和氮化镓制造的芯片更具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更耐高温、更能承受高电压等特性,非常适合用在车载充电器、电动汽车逆变器、车用电源管理系统中。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了35%。

潘大伟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正在进行协同创新,公司作为汽车芯片供应商之一,正受益于汽车数字化和低碳化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低碳化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偏好之一。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3年数字化汽车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低碳生活方式表现出高度的意愿,98%的受访消费者愿意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出贡献,其中48%愿意将燃油车替换为电动汽车。

根据英飞凌提供的信息,该公司已与小米达成合作,将为小米SU7汽车提供碳化硅功率模块及芯片产品直至2027年。

英飞凌科技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于代辉表示,采用碳化硅和氮化镓制造的芯片正大量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例如,碳化硅材料的热导率高于传统硅材料,这有助于充电桩和储能系统芯片的散热;氮化镓材料在开关和导通状态下的效率较高,其生产出的芯片能帮助充电桩和储能设备进一步实现节能。

根据英飞凌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有超过9万台风力发电机在使用英飞凌的芯片。同时,英飞凌的芯片已经应用在总计超过220GW的光伏发电机组中,装机容量相当于10个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的总和。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怡然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