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一个下午,张妈妈拎着刚买的新鲜蔬菜回到了她位于都市中的小户型家中。她打算准备晚餐,窗外的喧嚣被隔音窗玻璃屏蔽得只剩下微弱的背景噪音。社区的绿化带尽管不大,也足以令居民感觉到一丝丝的自然和宁静。

今天社区里组织了一次聚会,围绕的话题是“家中宝贵之物”的保存与分享。张妈妈的邻居们都是平易近人、乐于分享的人,但唯有李大爷总有些保守的观念,他今天说的话让张妈妈心里难以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老祖宗的话可不能不信,‘家中宝贵之物不可外借’,这是有讲究的。" 李大爷拄着手杖,脸上刻满皱纹,一副认真的表情,环视着周围的邻居,仿佛在寻找支持者。

张妈妈笑着摇摇头:"李大爷,这年头,什么东西还有那么多讲究啊?咱们应该互帮互助嘛。" 她心里却在想,刚升职加薪,家里的条件也算是慢慢好转,如果真如李大爷所说,自己是否也要开始注意这些隐形的规则?

"哈哈,张妈,你可真是个实在人。" 李大爷笑了,但眼神里依然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持,"可有些东西,真的不能乱借,借出去了,不仅东西有可能保不住,连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都可能出问题。"

张妈妈回到家,手忙脚乱地开始做晚饭,儿子小明放学回来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她的心里还在想着李大爷的那番话。小明一进门,就看见妈妈闷闷不乐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您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 小明关心地问道。

"没,没事。今天听李大爷说了些关于家里东西的事情,让我挺在意的。" 张妈妈一边翻着锅里的菜,一边分心地回答。

"别人说啥咱听听就算了,咱生活得踏实点不就得了。" 小明把书包一扔,半开玩笑地说,"对了,电视坏了,这两天得重点复习,我现在去图书馆算了。"

"哎,好孩子。" 张妈妈望着儿子的背影,心里有种莫名的自豪和担忧。她是多么希望家里一切顺利,儿子也能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候,张妈妈的手机响了,是多年的闺蜜赵阿姨发来的信息,她急着请张妈妈帮忙借用她的爱车去医院看望生病的亲戚。

"哎,这下可咋办呢…" 张妈妈拿着手机,犯了难。在一片纠结与迟疑之中,张妈妈放下手中的炒勺,拿起手机,回复了赵阿姨:“阿姨,车子最近有点小问题,我怕借给您会有不便,您看还有别的办法吗?”

赵阿姨的回复很快就来了:“真是不好意思张妈啊,我们这边没人有车,特别着急,您要是实在不方便我就打车去吧。”

张妈妈看着手机屏幕,心里愈发感到愧疚。她知道自己其实是被李大爷的话影响了,赵阿姨一直以来都是互帮互助的好朋友,这次真的很突然也很紧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此时,小明穿上鞋准备出门:“妈,我去图书馆了。您怎么了?看着不太高兴啊。”

张妈妈叹了口气:“是赵阿姨,她需要用车,我在犹豫要不要借。”

小明停下了脚步,显然是感到有些不解:“不就是辆车吗?阿姨有急事,我们帮个忙不就行了。”

“就是李大爷说的那些,我心里有点打鼓。而且我们车子确实最近有点问题,万一在路上出了什么事...”张妈妈把愧疚和担忧一起说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您想太多了,那车子我们开了这么久也没出过什么事,阿姨就借一趟,应该没问题的。”小明劝慰着张妈妈。

“但是...”张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家门铃响了。

门外,站着一名售后服务人员:“你好,张女士,我是来看电视的。您打过电话,说是电视有问题?”

小明眼前一亮:“哎哟,对啊,电视坏了还没修呢,我都快忘了!妈,您快让师傅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售后服务人员进入客厅,开始检查电视。张妈妈站在厨房门口,望向忙碌的小明和电视维修师傅,心里越想越觉得自己刚才的犹豫有些可笑。

服务人员没过多久就修好了电视,笑着对张妈妈说:“没什么大问题,是里面的一个小零件松动了。”

小明这时候拍了拍张妈妈的肩膀:“妈,看,电视都没事了。车子借给赵阿姨用用也没关系,我们应该帮忙的。”

张妈妈感到心里的压力慢慢减轻了,她笑着回答小明:“好,好,我这就回复赵阿姨,说车子可以借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了妈,电视好了,我还是在家复习吧。图书馆那么远,这样我也能陪您一会儿,防止您又犯难。”小明开玩笑地说。

虽然张妈妈答应了借车,但心里对于阿姨她仍是有着未名的忧虑。借车的这件小事,如同一个突如其来的考验,让张妈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于亲情与友情的处理方式。

张妈妈回到了厨房,继续准备晚餐。小明坐在沙发上,开始翻看课本。家中暖意融融,只是一个电话,又将张妈妈的心拉回了现实。高考前夕的紧张气氛几乎在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得到,张家也不例外。小明感受到了母亲自从借出车之后一直保持着忧虑的情绪,那种情感上的纠结让他不忍心看到。母亲刚做完饭,手里的碟子还留有温度,她的眉头却紧皱着。

小明放下手中的书,踌躇着走到厨房门口,对张妈妈说:“妈,您这样总是担心,对您自己也不好,对我也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哎,小明,我就是担心那车出了问题怎么办,你高考这么重要的时候,万一耽误了怎么办?”张妈妈叹了口气,眼神流露出深深的担忧。

小明看了看母亲,心里盘算着:“妈,我们可以把车送到正规的4S店去彻底检查一遍,这样也能让您放心。”

张妈妈听到这里,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那样确实好一点,但要是赵阿姨急着要用车怎么办?”

“那我们可以先租一辆车给阿姨用,说不定还能租到比我们那辆好的车。这样您也不用一直担心了。”小明提议道,眼中闪过一丝机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租车?这...这是个办法。”张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几分释然,“小明,你咋这么聪明呢,妈怎么就没想到呢。”

小明笑着回答:“妈,我虽然是学生,但我也懂得我们应该怎么解决问题,不是吗?”

张妈妈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搂着小明:“我的好儿子,这次高考,你一定能行的。”

就在这温馨的场面中,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是赵阿姨打来的。张妈妈按下了免提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阿姨急促的声音传来:“张妈,你车子借我真是帮大忙了,我这刚到医院。对了,车子开着挺好,一点问题没有。”

张妈妈这才松了口气,对小明说:“看来是白担心了。”

晚上,张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着刚修好的电视,脸上的笑意与握在手中的遥控器同样稳重。小明在旁边专心复习,偶尔抬头看看电视,享受着考前宝贵的家庭时光。

父女两人在房间里渡过了一个平静的夜晚,张妈妈的心情也随着小明的安心和车子的平安归来,渐渐放松了下来。这次的经历让她意识到了,在人情与家规之间,总有一条折衷的道路可以走。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张家的气氛却因为之前的经历变得更加温暖和谐。家中的物品在张妈妈的眼中不再仅仅是冰冷的物质,它们承载着家人之间的爱和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阿姨还了车钥匙,再三感谢张妈妈的帮忙。张妈妈笑着摇摇头:“这有什么,我们是多年的朋友,应该的。”

小明的高考也轻轻松松地结束了。他回到家,一脸轻松地对张妈妈说:“考得还不错,感觉您之前的压力比我大呢。”

张妈妈轻轻打了小明一下:“去去去,人家哪里有压力啊,不过是希望你考好。”

“没您的关心我怎么可能考好呢,对了妈,”小明表情严肃起来,“你有没有考虑过,车和电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通过它们连接彼此,而不是它们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妈妈看着小明,满是欣慰:“是啊,李大爷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什么才是最宝贵的,现在我懂了。”

“那咱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珍惜彼此,而不是束缚于那些物品呢?”小明温和地问道。

张妈妈靠在沙发上,轻声回答:“是的,物品可以钱买,但情感却无价。”

当天晚上,张家的电视再次亮起,播放着一个温馨的家庭电视剧。小明坐在张妈妈旁边,两人分享着电视剧里的笑声和泪水。那台电视似乎也感受到了家里的温暖,它的光芒将张妈妈与小明的身影拉长,连接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过后的某一天,张妈妈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车辆川流不息,手里摊开一个相册,里面装着家人的合照,车辆成了背景,感慨万千。

"不就是一辆车和一台电视嘛,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更丰富了,可没了它们,我们的情感也不会少一分,不是吗?" 张妈妈抬头看着身边的小明,嘴角上扬。

小明点点头,眼里也闪着笑意:"是啊妈,我们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去珍惜,去享受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张妈妈望着窗外再次陷入了沉思,那天的决定,是否真的只是关于车和电视的犹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