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书法潇洒飘逸,自成一家,为世人所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得到他亲笔题词的人,定然会倍加珍惜。如果作为烈士,能得到毛主席所题写的挽联,则更是代表其哀荣备至。

不过,能够让毛主席亲笔题写挽联的人,并不是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刘志丹、张浩、刘胡兰等人。就连著名的战斗英雄董存瑞,都没有获得这项殊荣。

但是,在1943年,毛主席却给一位从没上过战场、甚至连党员也不是的老妈妈题写了挽联。

在挽联中,他盛赞这位英雄的母亲为“女英雄”。而在生活中,毛主席每次见到她,都要恭恭敬敬地唤一声“伯母”在我党的《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她也是唯一一位党外人士。

有着如此辉煌的光环,那么这位老妈妈到底是什么人?

她又做到了什么非凡之事呢?

这话,咱们还要从1866年说起

在湖南湘乡县的荷叶镇,曾经有着三大名门,分别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曾家、革命志士秋瑾的婆家王家,以及曾家的亲家葛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866年,一个看似普通的女婴呱呱坠地。长辈很爱护她,给她取名“葛兰英”。她也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虽然从小衣食无忧,但是葛兰英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她的父亲葛葆吾,是曾国藩麾下的一名参将,凭战功当上了按察使。

但是在1867年,他积劳成疾,死在湖北蕲州。而当时,葛兰英才刚刚1岁多。所以在她的记忆中,几乎没有父亲的印象。

不过 ,这位几乎未曾谋面的父亲,却主宰了葛兰英一生的幸福。

葛葆吾在还活着时,以指腹为婚的方式,把葛兰英许配给了战友蔡寿嵩的儿子蔡蓉峰。但是,当葛兰英长到16岁,蔡家却突然衰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兰英的那个“丈夫”蔡蓉峰,是个没什么能耐却好高骛远的人,平时最爱干的事情就是花钱。

蔡寿嵩偌大的家产,被儿子败掉了一大半。葛家的长辈觉得,蔡家已经配不上葛家了,于是便想到了悔婚。

但是,葛兰英自幼饱读诗书,她认为悔婚是不讲信义的表现,会辱没家族的名誉。而且,她也提出了一个理论:好男人是女人培养出来的。

于是,在1881年,葛兰英嫁入了三十多里之外的永丰蔡家。

嫁过去之后,葛兰英开始明白,什么叫做“烂泥扶不上墙”。蔡蓉峰成家之后,还是那副不靠谱的样子,成天在外结交酒肉朋友,变卖家产大吃大喝。

尽管葛兰英勉力维持,但蔡家还是越过越穷。葛兰英觉得不能如此下去,就去求曾国藩的小女婿聂缉椝,想让他给丈夫安排个正经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缉椝

聂缉椝是江南制造总局的总办,权力很大,安排个工作不成问题。所以很快,蔡蓉峰就得到了一个多拿钱、少干事的闲差。而葛兰英,也跟随丈夫,去上海生活。

这段时间,蔡蓉峰一家的生活十分稳定,而葛兰英也先后为丈夫生下了两儿两女。但是,手里有了些闲钱的蔡蓉峰,却染上了毒瘾。

葛兰英说了他几句,他居然在外面又找了一个小妾,从此不再回家。葛兰英实在忍无可忍,便撕毁了婚书,带着孩子们回了娘家。

可谁知她刚到家不久,蔡蓉峰就又舔着脸回来了。他好说歹说,就是想让葛兰英回婆家居住,好保住自己的颜面。

葛兰英对他已经失望透顶,无论如何也不肯回婆家。最后,蔡蓉峰只能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在桂林塘地区买了房产,让她们母子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蓉峰这个人,确实是一个十足的混蛋。他安排了妻儿的生活之后,便又开始堂而皇之地吆五喝六。当小女儿蔡咸熙5岁时,蔡蓉峰非要给她裹脚。饱受缠足之苦的葛兰英,拦住了丈夫,给女儿争取了足部自由发育的机会。

殊不知,她的这个决定,让女儿后半生不用饱受“旧思想”之苦。

经过这件事后,蔡蓉峰继续着自己不靠谱的演出。有一天,他和附近村镇的一个老地主喝酒,喝到兴头上,居然以五百块现大洋的价格,把女儿蔡咸熙许给了这个人。

葛兰英知道后,自然是抵死不从。她不能容忍,正在花季的女儿嫁给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因为她的干涉,这桩婚姻最后告吹了。

从这之后,蔡蓉峰对葛兰英母子,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葛兰英让正在长沙上学的儿子蔡和仙,也把妹妹带走。

蔡和仙带着蔡咸熙去了长沙,让妹妹进入了周南女校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蔡和仙和蔡咸熙,都成了不得了的人物。蔡和仙改名蔡和森,成了我党最早的领导人之一;而蔡咸熙则改名蔡畅,成了一名红军的女将军,以及妇女运动的领导者。

看到儿子和女儿过得有声有色,葛兰英也想起了“好闺蜜”秋瑾的话:女人要想不受欺辱,就必须要自立!如何自立呢?

葛兰英觉得,必须要能自食其力,才是自立。于是,她带着因为丧偶而回到娘家的大女儿和外孙女,也来到了长沙。

此时,长沙的一所女子学堂正在招收学员,传授女子各样新式的生存技能,葛兰英母女赶紧就报了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瑾

但是,那所学校却表示,他们可以留下大女儿蔡庆熙,但是却不收葛兰英,因为她如今已经年近五旬,岁数太大了。

葛兰英极力争取,但校方就是不松口。一气之下,葛兰英一张状纸,将学校告到了县衙。县长是个开明的人,于是要求学校破格收她入学。

在诉讼时期,葛兰英给自己改了一个霸气的名字——葛健豪。从此,葛健豪成了学校里岁数最大、学习最勤奋的学员。

1915年,已经学得一身技艺的葛健豪,回到了家乡永丰,一手创办了湘乡县立第二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她自己担任校长。而她面对每一个女学员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解下她们的裹脚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蔡和森已经结识了毛主席,以及其他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他们经常坐在一起,探求革命的真理。

葛健豪在旁边听着听着,自己也有了感悟。在自己上课时,她将自己听到的革命道理讲给学生们,也起到了宣传革命道理的作用。

不过,在军阀势力和封建势力的联手打压下,第二女子学校只办了三期,就被迫停止了。

葛健豪再次带着大女儿和外孙女,来到了长沙城外的刘家台子租房暂住。她们靠刺绣、缝纫生活,还自己开了一块菜地,给儿子和其他革命青年做饭,改善他们的伙食。

这一时期,毛主席和葛健豪经常见面。他非常敬重这位同志的母亲,每次登门拜访时,都会恭恭敬敬地唤一声“蔡伯母!”葛健豪对毛主席也是照顾有加,甚至在毛主席的母亲到长沙治病时,也是住在葛健豪家。

1918年4月14日,毛主席、蔡和森、何叔衡和其他几位同学,在葛健豪租住的小院子里成立了“新民学会”。

当天,葛健豪和大女儿,为这些热血男儿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在饭桌上,这位已经53岁的老妈妈,像一个小伙子一样,和在场的每个人都喝了一碗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9年,新民学会组织了大批有志青年,去法国去勤工俭学,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蔡和森和蔡畅都报了名,但很多人因为前途未卜,仍在观望。但是,已经55岁的葛健豪,却干净利落地报名了!

为了凑路费,葛健豪回家就开始变卖自己的嫁妆,并且又向曾家借了600块现大洋,凑齐了自己和儿女的留学费用。

但是,她的做法,却遭到了前夫蔡蓉峰的极力反对。

只是此时,葛健豪已经是一个可以主宰自己命运的人了,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注定是徒劳的。

1920年初,在经过35天的海上风浪之后,葛健豪和自己的儿女,全家抵达法兰西。

在船上,蔡和森认识了妹妹蔡畅的同学向警予。两人三观契合,又有共同的志向,因此很快坠入爱河。在到达法国四个月后,二人喜结连理。

后来,蔡和森鉴于自己在法国的所见所闻,给在国内的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提议成立一个政党。

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名字,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922年7月,在我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中,蔡和森和向警予同时当选为中央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和森找到了一生挚爱,妹妹蔡畅也不例外。

比她晚到法国两个月的一批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位多才多艺的长沙青年,他既会开火车,也会修理机械。

所以在勤工俭学时,他往往能赚到双倍工资,这个人就是李富春。他和蔡畅相识后,也是感到情投意合。到了1922年春天,他便和蔡畅结婚了。

葛健豪对儿媳和女婿都非常满意,也衷心祝福儿女们的婚姻能够幸福长久。事实上,她对每一位到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都非常地好。

周总理、陈毅老总、还有邓公,都非常尊敬她,总是亲切地称葛健豪为“蔡伯母”。

1919到1920年间,我国有一千六百多人到法国勤工俭学,探索革命道路。

而他们之中,55岁的葛健豪是年纪最大的。

也正因为如此,她在法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过,葛健豪心灵手巧,靠着一手刺绣的绝活,不但养活了自己,还能时常接济其他的留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3年2月,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出生了。但是,仅仅几个月后,组织便发来通知,让李富春和蔡畅到苏联去学习。

两人无暇照顾女儿,葛健豪这个外婆就自告奋勇,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

1924年秋,葛健豪带着外孙女李特特,随着大部分留学生回到了国内。

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国内外各种思潮碰撞激烈,革命的火种在中国遍地开花。

葛健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女权运动者,积极传播革命思想,让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一系列沉重的打击,正在前面等着葛健豪。

1925年11月4日,葛健豪的长子蔡麓仙,在省港大罢工中不幸牺牲。

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的离世,对葛健豪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但是,在拿到组织发给的600元后,她却用这笔钱买了两台缝纫机后,将其他的全部捐给了社会上的困难学生。

仅仅过了不到三年,葛健豪就又得到消息:儿媳向警予在武汉英勇就义。

看着自己的亲人不断牺牲,葛健豪默默地擦干眼泪,然后继续坚定地支持着儿子的革命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8月17日,当白色恐怖笼罩上海的时候,蔡和森悄悄回家,陪葛健豪过63岁生日。

这一天,葛健豪悄悄地对儿子提起,自己想要入党。

但是,党组织经过一番考虑后,拒绝了她的愿望。这当然不是因为葛健豪不合格,而是出于对她的保护。

此时的葛健豪,虽然没有参加多少革命活动,但是她在家,承担了抚养烈士遗孤的工作。

她照顾着十几个孩子,相当于主持一个“隐藏起来的”幼儿园。正因为有葛健豪的存在,其他的同志才可以没有后顾之忧。

那么自然,承担着如此重要工作的葛健豪,组织怎么可能不考虑她的安全问题呢?只有批准她入党,才能让她在白色恐怖之下,有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被叛徒出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不过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党组织并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葛健豪。

直到她的生命终结,也不知道二儿子也已经离开了人世。她继续尽心抚养烈士遗孤,直到1938年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后,这些孩子被接回了延安。

1943年3月16日,77岁高龄的葛健豪,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前,她对大女儿蔡庆熙说:“事业成功的那天,我是看不到了。但是,我相信革命一定能胜利!”带着坚定的信念,葛健豪离开了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葛健豪去世的消息后,毛主席亲自提笔写下挽联:“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这是对葛健豪一生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她们家族不朽功勋的铭记和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题字

六年之后,新中国成立。

葛健豪的小女儿蔡畅成为新中国第一任妇联主席,而李富春则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加上已经牺牲的蔡和森和向警予,葛健豪一共培养出四位我党的中央委员

他们一家堪称满门英烈,其事迹足以与日月同辉。葛健豪这位英雄母亲,将会永远被铭记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成为后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