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山跟前村鸟瞰图

“村外的亲戚都夸咱山跟前村美得跟画一样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村里的闲置房屋变成了商务小院。”5月21日,湖北十堰市“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现场推进会召开,50余名与会者走进郧阳区柳陂镇山跟前村观摩。谈起村里的变化,76岁的村民孙绍海望着这个“山在眼前、水在眼前、幸福在面前”的和美村庄,止不住地感慨道:“这些变化多亏有郧阳区政协的帮衬。”

山跟前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丹江口水库建设移民搬迁所形成的一个老渔村,与城区隔江相望。因建设之初缺乏统一规划,村容村貌破、脏、乱、危,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转机始于2017年,郧阳区将山跟前村纳入“游憩扶贫试验区”,该区政协作为项目“领衔”单位,在该村建立社情民意联络站、协商基地,组织18名市、区委员下沉驻站,助力美丽乡村一体推进。

驻站委员与镇村干部反复协商,决定把房屋、院落改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龙头”。2017年7月,柳陂镇党委副书记、镇政协活动组长卫衍武组织驻站委员、村干部开展“户户走到•问计于民”活动,民意显示:原宅基地改扩建与整村拆除新建形成一对矛盾:前者,村民不同意,工作如何推进?后者,需投入3.5亿余元,资金从哪里来?

拆、建矛盾一度处于胶着状态,村“两委会”采纳罗光林、詹才朝等驻站委员的建议,组织委员、专家、村民代表30余人,外出观摩学习河南郝堂等地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回村后召开场院恳谈协商会8次,并请来乡建院的专家协商,达成“统筹村庄‘山水林园路、房院厨栏厕’十要素,建设展示渔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美丽村居”的共识,形成《统筹规划、分类引导、分步实施、分户自建,实施以奖代补,推进山跟前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案》《关于山跟前村美丽乡村建设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的建议》。

《方案》《建议》得到郧阳区委、区政府的重视采纳,镇党委、政府迅速组成专班推进实施。

“说得倒是好!奖补到底能不能兑现?”让山跟前村党支部书记孙绍虎始料未及的是,11月中旬,美丽乡村建设刚刚起步,就遭遇了“滑铁卢”——房屋、庭院改建工作一度搁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堰市、郧阳区政协委员正在查看山跟前村村居环境

通过和农户交流、走访协商,联络站、村“两委会”决定在“激活内生动力”上进行尝试:协商孙许银等村内40余名能工巧匠,组建4支施工队,房屋建设包工包料每平方米1100元,综合建设成本低于市场价30%;动员7名村干部、6名党员为首批改建示范户,验收合格后第一时间兑现奖补资金。

“改建后的房子和院子确实很养眼,施工队都是村里人,价格低,质量也可靠。”“自家小投入,换来房院大变化,还真的给奖补,太划算了!”一连串配套“招数”一出,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全村房院改建工作由最初的“普遍坐等看”到“少数户干、多数户看”升级为“家家自觉干、户户比着建”。

美丽乡村建设不止改建房院“面子美”,更要人居环境“里子厚”。为一改山跟前村“脏、乱”的村庄环境,郧阳区政协主席党永生多次组织驻站委员、行业专家、镇村干部及群众代表与区直部门协商恳谈,先后争取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广场,配建公厕4座、垃圾回收亭5个、堆肥房2个,安装了160余盏太阳能路灯,修筑了2.3公里村循环路,建设了520亩小水果采摘园。

村庄好环境带来发展“好钱景”。通过郧阳区政协“穿针引线”,吸引能人回村、市民到村、企业聚村。村里成立了穰耕广施生态农业公司,培育4家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收入由2017年的6万元增加到30万元。金伟、黄天利等22名在外创业成功能人回乡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吸纳4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村民年人均收入从0.9万元增长到1.8万元。村里的闲置房屋也成了“香饽饽”,吸引新希望集团、山东聚力菌业公司等5家企业到村租赁房屋,“变身”为集办公、商务、团建于一体的乡村CBD。

“郧阳区政协搭建基层协商平台,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方面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助力山跟前村由破、脏、乱、危到‘富春山居图’的蜕变,是全市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典范!”十堰市政协主席赵哲在推进会上如是说。(文/图 李尚菲、陈新才、陈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