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大哥,见到大哥家一贫如洗,他拿出三笔钱说:“哥,这钱我已经帮你想好花哪儿了,别拒绝”。

对于自己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李立群最开始也是不知道的,父亲晚年想起自己的大儿子这才告诉了他实情。

当然,事情还要从李立群的父亲李西毅说起。

李西毅是河南人,少年时经历过社会动荡,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西毅毅然决然地投身军营,加入抗日队伍中。

在他参军前已经在老家结婚,妻子也怀了孕,孩子出生还没满月,李西毅就加入了抗日队伍中,不过他还是给儿子取好了名字,叫做李建宇。

当时李西毅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尽快打跑日本鬼子然后与妻儿重聚,哪知道战争竟然持续了十多年。

日本鬼子在投降书签了字,意味着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可国内政局进入敏感期,李西毅所在部队几乎没有过多休整,解放战争爆发了。

如今我们知道,解放战争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蒋介石逃到了台湾,不少国民党军官也跟着一并去了台湾,其中就包括李西毅。

1949年,他随着部队来到台湾,妻儿还有其他家人全留在大陆,刚开始他们还以为很快返回来,可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半个世纪。

来到台湾不久,李西毅认识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姑娘,二人情投意合很快走在一起,李西毅也向新婚妻子坦白了他在大陆还有妻儿的事情。

1952年5月初,新婚妻子为李西毅生下一个儿子,李西毅为儿子取名李立群。李立群从小聪明伶俐,酷爱模仿表演。

因为母亲是北京人,所以李立群从小就说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另外父亲李西毅参军时战友来自四面八方,李立群也跟父亲学习很多方言,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表演天赋。

1978年,李立群参加华视演员训练班,从此开始演艺事业,慢慢的已经是台湾地区很有名气的男演员。

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李西毅想起了远在河南的老婆孩子,当初离家时并不富裕,现在的生活应该很艰难吧。

此时正是李立群事业高峰期,李西毅将他叫回身边,说起了那段陈年往事。

当李立群得知自己在大陆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很是震惊,受父亲所托加上他本人的意愿,他也想回去看看这个素未谋面的哥哥。

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按照父亲给的地址来到河南的一个村子,经过多方打听,李立群找到了哥哥李建宇的住所。

“请问,您是李建宇吗?”李立群问道。

李建宇比李立群大十多岁,加上两个人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所以李建宇看上去很苍老。另外,很少人提起李建宇这个名字,所以他很诧异。

“你是?”

“我是李立群,台湾来的!”

李立群表明来意,李建宇终于明白。虽说他对父亲李西毅没什么印象,但是母亲还在世时就一直念叨着父亲,也让他对父亲有一些感情。

两兄弟素未谋面,但是骨子里有种莫名的亲近感,或许这就是血脉的神奇之处。两兄弟聊了许多,关于父亲,关于彼此的生活。

李立群明白了哥哥生活很困难,情况确实如此,抬眼望去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也不为过。李立群看在眼里,心里一酸,然后从包里面取出钱塞给李建宇,然而李建宇说什么也不要。

“您是我亲哥,照顾你是我应该做的,这也是父亲的心愿,这笔钱我已经帮你想好用处,不要拒绝。”

李立群发自内心的情愫让李建宇无法拒绝,最终收下来。而李立群的确把钱分成三份,用在了该用的地方。

第一份还清了哥哥欠下的债务,无债一身轻,做什么都有干劲。

第二份用来翻新李建宇的老房子,这直接关系到哥哥的生活质量,李立群很用心。

第三份用来做小生意,在李立群的建议下,李建宇开了个小商店,从此也算有了谋生的出路。做完这一切,李立群感到心里暖暖的。

此后,李立群依然忙碌于演艺事业,有时间便回老家与哥哥团聚,这样一对特殊的亲兄弟用实际行动阐述骨肉之情。

中国人对手足之情看得非常重,就像李立群一样,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无论自己年纪多大,只要有哥哥在,他永远都有个家,而且是那种可以落叶归根的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