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春寒料峭,忽阴忽雨,在龙井新茶尚未上市之际,又一次直奔杭州满觉陇,再访西湖龙井的国家级非遗传人杨继昌的弟子、名扬业界的高级制茶评茶师胡俊晖。

下车,走过一段缓坡,在冠以“满庐”的二层楼房不大的客厅里,爱茶者满座。时隔近八年,客厅还是老样子:长桌短凳,横匾高悬;半是茶叶茶具,半是围炉品茗人。于此倾听被誉为炒茶大王的胡俊晖说茶论道,格外享受。

与过去的印象比,口若悬河,刚过不惑之年的胡俊晖,稍有些发福。十多年的刻苦锤炼、年复一年的流金岁月,造就了这位茶家子弟,全国各地闻茶而喜的爱茶人蜂拥而至,求教、买茶、打擂、拜师等等。而我等此行亦是求学上进之举。

胡俊晖祖上历代是茶农,在狮峰龙井核心产区,他从小耳濡目染“狮龙云虎梅”之道,十余年前入行,从仅两亩多茶山,逐步扩张为七亩。这样,每年可收获二百来斤高品质龙井茶。三四月收茶、炒茶、卖茶,五至十月忙于养茶,一年辛劳七八个月。相别于龙井43和龙井长叶,胡俊晖家的茶叶以西湖龙井原生的群体种为主,他说:“43滋味醇爽、香气清高,长叶清纯细腻、回甘舒服,而群体种这样的老茶蓬香气馥郁,滋味更鲜浓。”与之相适应,他还摸索出一套独有的手工炒茶之法,高峰时,除雇人相助,为应对市场急需,自己一天十多小时在电炉上劳作,多个手指起泡,也不停息,泡又升级为大小不一的茧状,见之不忍卒睹,他却笑道:“这是优秀炒茶工的标志。”尽管年轻,他的这双已在圈内出名的手,被命名为大王之手,倒不乏苦中作乐的美谈。

近些年,绝大多数是茶商订购或私人消费,量小又很挑剔。在这样的前提下,保证质量、绝不掺假,在业界保持诚信的好名声,很难,但胡俊晖做到了。这使我想到了龙井茶开山之祖、宋代的辩才法师,他从天竺退居龙井村,以栽茶品茗交友为乐,不入俗流,看重名声,终于“云谷一临照,声光千载留”。

从“满庐”返回宾馆,一路上满眼葱茏,而此刻的满觉陇茶人枕戈待旦,一场新茶之间的较量已经拉开序幕。(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