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1日,我军的攻势已老,西线美军开始东援。此时,我军的后勤补给已经无以为继,身上携带的弹药也已经消耗殆尽,继续与美军纠缠将对我军十分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急转移

因此,志司果断下令转移,各兵团接到命令后开始有序撤退,志愿军第3兵团60军180师在此期间承担阻敌断后,掩护兵团主力及伤员撤退的艰巨任务。

为什么笔者称这个任务是艰巨任务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美军的武器装备非常好,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作战方面,美军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极高,尤其在朝鲜南半部分的平原地区,不仅易于展开,开可以发挥出速度优势。志愿军当时追击美军过深,导致美军反扑时可以发挥机动性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要安排180师断后的原因;

第二,志愿军当时的处境不妙,基本处于弹尽粮绝之际,一旦被美军围住后果不堪设想,基本上被围住多少部队,就有多少部队陷入危险,而且志愿军短时间内无法组织大规模的救援。

基于这两点来看,180师当时的任务非常艰巨,因为他们也是刚刚作战完,并没有得到补充和修整,即便不是断后部队,想要正面硬刚美军主力部队,也是一个艰巨任务。但180师的作战风格真是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誓死完成断后任务,与美陆战1师正面对轰,阵地反复易主,却始终坚守不退,给兵团主力及伤员争取到了大量的撤退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180师师长郑其贵没想到的是,当他接到撤退命令时,这才发现原本应该在侧翼的63军已经不告而别了。郑其贵赶紧向军部上报情况,军部当时给出的建议是,让郑其贵派人占据63军原阵地,继续转移。

郑其贵照做以后,却突然又接到军部连续5次的电令,让他们暂时不要撤离,继续阻击美军主力,掩护全兵团伤员撤退,争取坚持5天时间。郑其贵遂率部继续阻敌作战,但因为美军的援军越来越多,两翼的防守又空虚,最终遭到美军从侧翼的穿插包围。

最后的突围

尽管军部在180师失去电台联系的情况下,先后派出12名通讯员亲自跑往前线下达撤退命令,后来又安排181师策应突围,却还是为时已晚,180师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180师突围期间,有一部分将士壮烈牺牲,例如539团二营五连的将士们,在弹尽粮绝之后全连上刺刀发起了最后的白刃战;有一部分将士昏迷后成为俘虏,被送往釜山战俘营和巨济岛战俘营关押,例如张文荣,先在敌军战俘营与敌人斗争,又假意投降后在跳伞瞬间将提前准备好的手榴弹扔进了美军的运输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一部分将士成功突围,回到了志愿军的队伍但还有一小部分将士,他们既没有在这次突围中回归部队,也没有被敌人俘虏,而是留在了敌后坚持打游击。例如539团政治处梁保安,就在突围期间被迫留在了敌后打游击,与他一起的还有两名战士,他们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

经过三三制的实战洗礼,老兵对三人一组的作战模式几乎是深入骨髓的,所以梁保安带领两名战士突围以后,在作战过程中始终有惊无险,总算是暂时安稳了下来。只不过,三人面对的威胁不仅是“联合国军”,还有生存所必须的食物问题,毕竟他们在断绝补给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了数日阻敌任务。

此前一直在高度紧张的作战状态下尚且不觉得什么,如今三人暂时安全下来,反而让疲惫感失去了控制,几乎接近了虚脱的边缘。三人相互搀扶之下,总算是缓慢的进了一座山里,在这里找到了一些可以充饥的草根,短暂的休整过后,体力开始慢慢恢复了一些。

梁保安不敢过久逗留,毕竟“联合国军”此时的主要注意力放在追击我军上,尚未对敌后区域进行大面积的排查,一旦被敌人发现踪迹,再想从敌军重围中突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因此,梁保安带着两名战士继续向深山中行进,打算找一处安全的地方落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行进的过程中,梁保安先后遇到了几名志愿军,3人小组也随之发展为12人小队,被梁保安分为4个3人小组,继续向深山中行进。我军对打游击并不陌生,陌生的是朝鲜山区的环境,所以梁保安的首要目标是寻找食物充饥,第二个目标便是在行进过程中尽量熟悉这片山区。

很快,12人小队就分别找到了一些可以充饥的食物,经过休息以后体力得到了恢复。由于小队的人数增多,无论是探查、放哨,工作压力都骤然降低,12人小队经过数日的熟悉,也基本掌控了这片山区的进出要道和掩体位置,总算是暂时稳住的阵脚。

敌后游击

但这样的安稳并不长久,毕竟草根野果的数量有限,想要靠这些东西填饱肚子也只能暂时缓解,长期下去身体会吃不消。因此,梁保安决定率领小队主动出击,寻找“联合国军”的运输部队抢夺所需的生活和战斗物资。

经过几日的侦查,终于发现了一个敌军运输小队的路线,又暗中观察数日后,摸清了敌人的火力和援军位置,在一个敌人救援鞭长莫及的地点设伏,成功打掉了这支敌军的运输小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设伏地点选的恰到好处,敌人又因为运输路线在敌占区,所以掉以轻心,被我军12人小队轻松搞定,一次性获得了丰厚的生活物资和战斗物资。梁保安也不贪多,能拿多少就拿多少,随后迅速撤离,防止被敌人发现踪迹,追踪到藏身的山区。

凭借这样的方式,梁保安带队屡屡得手,物资逐渐丰盈起来,并在战斗中遇到另外3名打游击的志愿军战士,将队伍发展到15人。不敢,食物、衣物和盐这些生活必需品有了,武器弹药也有了,却还是无法让15人的小队安稳生存,因为冬天就要来了。

朝鲜的冬天格外寒冷,一场寒潮降临朝鲜,温度往往低至零下几十度,若不能寻找到保暖地点,仅凭免疫根本无法过冬。而且,梁保安等人当时是藏身于敌后,无法爆破,也不能生火,这样会暴露位置,结局还是不堪设想。

好在梁保安很有经验,在朝鲜的寒冬到来之前的两个月就开始未雨绸缪,每天打游击回来,就安排人手轮番在隐蔽处挖掘山洞。山体坚硬,又有许多岩石,即便寻找容易挖掘的位置还是很困难,但由于时间充足,15人轮番挖掘的情况下,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是挖出两个足以容身的山洞,极大的抵挡了严寒和风雪,令15人得以在寒冬中生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3月,寒冬终于过去,此前囤积的物资消耗的差不多了,梁保安率领小队继续出来打游击。只不过,美军对此似乎早有准备,在梁保安的15人小队成功埋伏了一支敌人运输队后,突然遭到美军多达3000兵力的合围。

显然,美军并不清楚我军小队的人数,否则也不至于派如此多的兵力开围攻。如此兵力悬殊的包围圈若形成,我军的15人小队插翅难飞,梁保安具有相当的战场理解,立刻意识到危险,果断下达突围命令。

梁保安的15人小队因为突围果断,得以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期间还遇到了另外一支朝鲜的15人小队,两队人马合兵一处成功脱险。遗憾的是,有两名战士牺牲在突围的途中,他们的名字叫杨明强、贾宝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