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牙谷科技创新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牙谷科技创新中心。

春夏之交,雁南湖畔,一座充满活力的人才创新园区正展现出蓬勃朝气。2023年,资阳高新区成功获评四川省高端人才产业园、四川省创业孵化基地、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这些令人瞩目的荣誉背后,是该区人才工作的提档升级。

近年来,资阳高新区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才聚高新”人才品牌建设,不断聚集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主动释放“人才红利”,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优化服务政策

筑好人才“凤巢”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须以一流的人才生态为依托。为筑好人才“凤巢”,资阳高新区以“三个升级”满足人才需求,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

人才政策升级。资阳高新区以“政策环境”为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学制定并出台《中国牙谷人才引进特殊支持办法(试行)》《资阳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办法》《资阳高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牙谷科创园人才公寓租赁补贴办法(试行)》等多项惠才政策,制定科创等配套政策,形成“1+X”政策体系,探索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新模式。实施“牙谷英才”人才聚集工程,2023年组织企业赴上海健康医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帮助企业引进硕博人才116名,较上一年增长167%。

人才服务升级。如何创造“拴心留人”条件?关键在于为人才解决问题、做好服务。资阳高新区落实党工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常态化走访慰问专家人才,协调解决人才的困难;依托“响你所想”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统筹要素保障部门,协调解决310余项个性化需求。加强人才宣传,组织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邱雪花等开展人才事迹宣讲报告会,营造尊才爱才重才良好环境。

配套设施升级。资阳高新区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投资3亿元,建成中国牙谷口腔孵化园人才公寓和中国牙谷科创园人才公寓共1389套,配套完善高新区第一小学、邻里中心、图书馆、快邮驿站等基础设施,从衣食住行教等多方面为人才创造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促进产才融合

助力产业升级

当前,资阳高新区以“产业引才”为抓手,围绕“机车汽车、口腔药械”两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延伸产业,聚力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支队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联动效应,不断汇聚人才资源,注入特色产业新活力。

日前,中国首次出口塞拉利昂的世界最大功率窄轨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在塞拉利昂唐克里里成功上线运营,成为了“资阳造”产品“走出去”、助力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典范。

“这台内燃机车里面的电气屏柜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资阳中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卢一鹏自豪地说道。据悉,电气屏柜是内燃机车内部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集中了机车的许多重要电气元件和电路,对机车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近我们正在参与时速400公里等级的CR450高速动车组研制,其中与整车同步定义连接器由我们研发。”卢一鹏表示,CR450高速动车组的开发不仅能提升中国高铁的运行速度,而且能增强铁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的研制和应用将对全球高铁技术产生深远影响。“未来这辆CR450高速动车组将驰骋在成渝中线高铁线路上,作为一名资阳的技术人员,能够将资阳的技术带到此次项目中,我们深感骄傲。”卢一鹏说道。

深耕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和技术工作将近15年的卢一鹏,共主持完成过重点科研项目10余个、组织研发新型产品500余个。凭借长年扎根一线的工作经验,卢一鹏以精湛的技术获得了中国中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铁道科技奖三等奖、资阳市领军人才等多个奖项(荣誉),为全市制造业技术迈上新台阶奉献着“一颗螺丝钉”的力量。

与此同时,在11公里外的资阳市希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车车被压缩而成的废泡沫热熔块,经过粉碎、脱离杂质、磨粉、融化、拉丝、冷却、切粒等程序后,变身为一颗颗棕色的小颗粒。这种棕色小颗粒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再生塑料制品原材料——聚苯乙烯颗粒。

“这种废弃泡沫加工成再生聚苯乙烯颗粒后,价值增加到了每吨7000千元。”该公司董事长刘明安表示,再生聚苯乙烯颗粒主要用于生产建筑保温材料、KT板、鞋底、相框、纽扣、电器外壳等,是建筑和工业等的重要原料。据悉,2023年该公司共生产再生聚苯乙烯颗粒10000余吨,产值达6000万元。今年已经生产了7000余万吨再生聚苯乙烯颗粒。

如何更好地点“废”成“金”?资阳市希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已基于高新区的高校资源寻得一条重要路径——校企合作。

“今年我们将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同启动二苯甲酮研发项目,再生聚苯乙烯通过裂解、熔炼提取二苯甲酮的技术攻关由西北工业大学负责,公司负责落地量产。”刘明安表示,该项技术研发成功实现量产后,将再生聚苯乙烯的利润提升至每吨20000元左右,将远超现在生产再生聚苯乙烯颗粒的利润。

除了校企合作,在人才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高新区“以产引才”的政策也在默默发挥着作用。

5月9日,记者走进四川金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时,该公司总经理颜刚正在和楼上的“邻居”四川卓皓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业务交流。随着双方身前的茶水几次添续,双方对种植牙部件生产合作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与园区内四川慧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开展了合作。“在园区内发展客户,产品的运输成本将会极大地降低,收益也就更好。”颜刚表示。

究竟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疗器械企业落户中国牙谷呢?颜刚的思绪拉回到2020年。那一年,在成都参加口腔展的颜刚,被中国牙谷的营商环境和发展前景所吸引,顿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当即决定落户中国牙谷。

“来到这里以后,不仅带来了一群老朋友,还结交了一群新朋友。”颜刚表示,公司落户中国牙谷后,不少客户也对中国牙谷产生了兴趣,纷纷入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过7年的发展,中国牙谷的规划建设面积、产业链完整度、隐形矫治器产量均在全球同类型产业园区中位居第一;115户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落户,49户企业264个“牙谷造”产品投放市场;2023年,产值达34亿元,约占全国十分之一……从2016年到2024年,这一张亮眼的“成绩单”让颜刚更加坚信当年的决定是明智的。

搭好创新平台

构建“育才摇篮”

“这里的创业氛围浓厚,你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在和你一起并肩作战。高新区提供的全面孵化服务,为初创企业的高速成长提供了极好条件。”回望自己在高新区的发展之路,四川新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技术总监黄晓波由衷地说。

这些优势的建立,并非凭“个人英雄主义”就能完成。近年来,资阳高新区以“人才平台”为载体,搭建高标准创新创业平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成市创新创业园、云创智谷2个省级双创载体,新骅光产业园、保安金融大厦、保税物流园区等3个产业“加速器”,以及牙谷科创园1个产业创新园区,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孵化体系。截至目前,当地已推动成立全国第8个、省级以下首个创新服务站——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创新四川服务站资阳分站;成立省食品药品审查评价及安全监测中心资阳分中心;新申报资阳市第八批专家工作站1个、市级众创空间1个、市重点实验室4个、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市企业技术中心30个。

“我们的创业几乎实现了和资阳市创新创业园区同步成长。”黄晓波表示,公司在2017年创立之初,便来到了创新创业园,在这里,公司的发展得到了“管家式”的指导和帮助。在提供公司场地方面,从最初100多平方米的居民楼,到如今的45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办公楼,规模扩大了40余倍;在人才招引方面,园区多次组织人才招聘会帮助企业招引人才,到目前为止,公司内的老员工90%以上都是通过园区组织的人才引进、招聘会等活动招引的。

瞄准构建“育才摇篮”,资阳高新区还在“软服务”和“硬设施”方面持续发力。

在服务企业申报拿证上,资阳市药品医疗器械申报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煜表示,目前,申报服务中心已经可以实现“I类证园区当日办、Ⅱ类证省局不排队、Ⅲ类证国家局畅通办”,注册审批时间较常规缩短近60%。

用“硬设备”吸引人才,四川省口腔装备材料检验检测中心便是一个例子。“目前,口检中心实验室拥有电磁兼容实验室、环境可靠性实验室和电气安全实验室等6个检验检测实验室,且这些实验室都将在今年交付使用。”四川省口腔装备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全力表示,中心还采购了公共实验、检验检测设备共计650种1100台(套)。“2024年口检中心将力争完成5个研发项目的签订,努力打造成检验检测、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的‘产学研’一体化机构。”

科技、人才、产业有机融合的产业发展生态,以及优质、开放、高效、便捷的人才发展生态正在资阳高新区加速形成。未来,资阳高新区将保持这种良好态势,持续以产业激发人才活力、以人才助力产业发展,让“人才红利”释放更大动力,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阳洋图片由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