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让黄河文化精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力量之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展以黄河在山东的流经为序,遴选沿黄九市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文物110余件,不仅有各地文物,还有大运河沿岸出土的极具地域性色彩的特色展品,充分彰显出山东黄河文明兼容并包、同根同源的壮阔气质。展品中有与泰山文化息息相关的泰山祭器、唐代石佛造像,也有大运河沿岸出土文物、淄博窑精品瓷器、制盐使用的商代盔形器等地域性色彩浓厚的特色展品。来自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的两只东汉绿釉陶鸭,淄博博物馆选送的白釉黑彩爬地童子俑等文物,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关注。

本次展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山东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和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支持,通过山东黄河流域博物馆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深挖山东地区蕴含的独特黄河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实现对山东地区黄河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阐释与传播,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据悉,该展于2023年12月26日—2024年5月上旬已在济南市博物馆展出,聊城为第二站,展览时间截至6月24日,结束后还将在菏泽、济宁、泰安、德州、滨州、淄博、东营等沿黄城市举办。

当日,为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切实做好“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宣传阐释,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刚刚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还邀请了山东博物馆研究馆员杨爱国作“寄石以孝——汉画像石图像的解读”专题讲座,开展了“聊来运转——扬帆向未来”青少年体验活动,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博物馆教育和研究的需求。

文/图 记者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