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友来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不陌生,它是我们必要的检查项目之一,也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门诊上经常有糖友咨询,糖化血红蛋白是不是控制得越低就越好呢?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和血糖结合的产物,因为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应患者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门诊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作为预测慢性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越高,患者发生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就越大,其数值每下降1% , 可使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降低37%,周围血管病降低43%,心肌梗死降低16%,中风降低12%,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下降21%。

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过去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如果过度强调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可能导致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因为日间频繁低血糖势必会拉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但相对于高血糖来说,低血糖的危害更大。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低血糖可刺激心脑血管系统,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同时还能引发大脑功能障碍,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严重持久的低血糖还可导致永久性大脑功能障碍或死亡;此外,低血糖还会导致反应性高血糖,由此造成的血糖波动,能够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加速糖尿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各大糖尿病权威指南均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不应实行“一刀切”,也不应过度追求“低数值”,其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即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实施分层管理,并对血糖控制的风险/获益比、成本/效益比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以期达到最合理的平衡。

根据《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建议:对于年轻、病程较短、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6.5%;对于低血糖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0%-9.0%;对于病程较长、已有心血管病史或心血管疾病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应<8.0%;对于健康状态较差的老年患者可放宽至<9.0%。

最后,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专家建议,在制定糖化血红蛋白目标时,我们需考虑多种因素,糖友应与专科医生进行详细沟通,制定适合个体情况和治疗目标的血糖控制策略。糖化血红蛋白长期不达标的糖友,可采用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尽快促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低的患者,在日间存在较高血糖的情况下,要警惕是否发生了低血糖,应做好日常空腹/餐后血糖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