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株洲市交通问题顽瘴痼疾系统整治现场会在醴召开

5月22日上午,株洲市交通问题顽瘴痼疾系统整治现场会在醴陵召开。株洲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唐文发,副市长易湘东,醴陵市委书记、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王利波,醴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新华分别参加。

近年来,醴陵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全域动员、全程发力、全力以赴,推进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取得扎实成效。坚决守牢底线,打好道安“主动仗”。聚焦隐患治理,创新实施“十大行动”,深入开展了交通安全戴帽、敲门、马甲、亮化、荧光、护苗、哨兵、消盲、拓改、利剑“十大行动”。整治国省道、农村公路安全隐患51处;增设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减速带以及标志标牌;加装照明路灯500余盏、悬挂张贴反光材料交通标志2万余处,赠送反光马甲22万余件;拆除3万余个摩托车防雨棚和太阳伞;通过“敲门行动”发放宣传资料40余万份;创新实施“12345”工作措施;创新建成企业通勤车安全监管平台,将全市89辆企业通勤车辆纳入动态监管;持续开展路警联合执法治超“零点”行动、“两治一除一保”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9.2万起。截至4月23日,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7%、42.8%。强化协同联动,汇聚共治“大合力”。统筹各方力量参与,全市企业、个人捐赠头盔1万余个、路灯200余盏,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摩环节,全体领导乘车前往醴陵市茶山镇转步口村临水急弯路段、铁河口村平交路口、汤飞凡中学、长沙岭社区、茶山派出所等点位,一边听取介绍,一边查看宣传展板、电子屏幕等信息,实地了解醴陵交通顽瘴痼疾整治现场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流环节,株洲市整治办负责人传达了《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醴陵市、石峰区、茶陵县、渌口区、攸县代表分别进行了经验分享。

唐文发对各县市区在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工作方面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工作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态度,如履薄冰的工作状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就下阶段工作,他要求,党委、政府要真抓真重视。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工作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民生工作、民心工作,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到一线现场调研,梳理复盘、找准症结、精准施策,消除制约交通安全的堵点和难点,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安全感。要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反映的是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单打独斗是不能长久的,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属地镇街要全力以赴,多措并举、多方推进,凝聚开展工作的强大合力。要突出工作的关键和重点。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总结问题共性,学习优秀经验。要紧抓事故多发的关键时间、关键路段、关键人群,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工作,确保事半功倍。乡镇派出所要参与交通管理。广大农村地区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派出所民辅警要与交警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实现工作关口前移、工作力量合并,提升农村地区交通安全水平。要使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质效。完善道路电子设施配备,充分利用AI、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最大程度节省人力物力,全面提升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质效。

王利波代表醴陵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醴陵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近年来,醴陵全域动员、全程发力、全力以赴,纵深推进交通问题顽瘴痼疾系统整治,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突出隐患治理。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全方位复盘近三年事故,整治事故多发路段,推进农村道路“白改黑”,悬挂张贴交通标志,道路安全系数得到系统性提升。突出严格执法。启动“白+黑”“定+巡”常态化工作机制,查处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拆除摩托车非法加装防雨棚和太阳伞,实现“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有力转变。突出科技兴安。在省内率先建成企业通勤车安全监管平台,有效解决通勤车辆监管难、隐患多问题。突出群防群控。多措并举开展道路安全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有效增强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创新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十项行动”,补齐农村交通管理短板。下阶段,醴陵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聚焦责任体系、制度机制等重点环节,全力以赴推动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贡献更多醴陵力量。(晏翰成 宋丹)

(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