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尽欢对酒当歌,酒逢知己千杯犹少。

从古至今,美酒佳肴相伴!

宁波美酒,在力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盖苍山,风景盖过所有的苍山,故名盖苍山,濒临东海,常年云雾缭绕,因此号称东海云顶。

山上古有桃花坪,发源于盖苍山的南流之水,故名桃花溪。

好山好水出好酒。

盖苍山下,桃花溪畔,宁海县力洋古镇,酿酒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达至兴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五年,即公元1879年,力洋人叶定筐创办了酿酒作坊,称为力洋烧坊。

1944年,正式成立力洋酒厂,经典的力洋番薯烧横空出世。

如今力洋酒已经传承至第五代掌门人王肖峰先生,与应珍珍女士夫妻搭档,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酿酒工艺和酒品种类不断推陈出新,高粱酒、青稞酒、番薯烧、杨梅酒、青梅酒、桑葚酒、黄精酒等等,种类众多,并且可以定制特制,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要。

力洋酒,成为了宁波市酒类产业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并且获得了多项国家级金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力洋酒坚持的酿酒工艺,是古法酿酒秘笈《六必酒经》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六必酒经》,宁海酿酒专家杨万树编著于清道光二年,即公元1822年,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器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成为了力洋酒业坚守的法宝。

近年不断创新,采用辣蓼作为白曲的配料,地下室低温发酵等工艺,“上协乎天时温冷,下品乎水泉清浊,法良而材具”,酿制的各类美酒,酒体丰厚、甘美醇香、口感醇和,酒醉不上头。

王肖峰先生已荣获国家一级品酒师、华夏工匠、宁波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成为了浙派清香白酒的领航者。

“为宁波家乡人民酿一瓶好酒”,这正是王肖峰先生夫妻二人坚守的理念和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

力洋酒业,酿的不仅是酒,也在酿文化。

特别是近年来,持续举办开酿节、封坛节,将酒文化发扬光大,也将这种文化在全厂职工中潜移默化,注重每一个细节,酿好每一瓶和每一坛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越陈越香,密封一坛酒,封存若干年,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储酒库内,经年累月酒气熏染,酒菌弥漫,陈年佳酿,历久弥香。

健康酒、长寿酒、祝愿酒、谢师酒、友情酒、共赢酒、爱情酒,封存至需要之时再打开,会是如何醇香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9日,第22届中国旅游日宁海开游节开幕之日,在宁海县力洋镇支持下,力洋酒业隆重举办了第三届力洋封坛文化节。

封坛大典,不仅是对酒文化的传承,更是对酿酒匠心的坚守与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颖之近年来多次到力洋酒业参观考察,每一次都能看到力洋酒业的不断创新与突破。

这一次,看到了力洋酒业已将辣蓼成功应用于白曲配料,还有黄精酒声名鹊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辣蓼入曲,是浙地流传已久的酿酒传统,于酒有激浊扬清之功。

宋代时,浙江人朱肱就在《北山酒经》中记录,辣蓼及其叶、汁在酒曲中的用法及作用。

清代杨万树《六必酒经》亦有记载,“古法曲未制之先,预采陆地鲜蓼”,“蓼亦清香解毒,饮酒至醉不头痛不口燥。”

力洋酒用辣蓼入曲,独创了“大曲白曲双曲发酵”清香白酒酿造工艺,带动了辣蓼的规模化种植,力洋镇海头村建立了辣蓼基地,并进行辣蓼优质种资源选种培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力洋黄精酒,则是力洋酒业推出的一款新品种,充分利用盖苍山区域内的优质黄精资源,与浙大、浙江农林大学合作,酿制药食两用的黄精酒,实现了黄精和黄精酒的双向产业化,该项目于2022年11月列入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农业类重大专项,并于2024年4月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成立黄精科技小院,将黄精酒发扬光大。

黄精酒的规模化酿制,同样带动了黄精的规模化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8日,在重庆市秀山县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黄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力洋黄精酒荣获“十大黄精金奖产品”,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玉贤亲自颁奖。

正如国家一级京剧演员唐洁妃女士所说,自从第一次品尝到力洋黄精酒,一见倾心,每晚都会喝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现乡村共富,也是力洋酒业坚守的初心与情怀,随着力洋酒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酿酒原料的规模化种植。

辣蓼和黄精的规模化种植,则是力洋酒业近年催生的两项新事物。

封坛文化节期间,力洋酒业应珍珍女士,分别与辣蓼基地负责人王其华、黄精基地负责人王昌海签约,为推进乡村共富,又迈出了一大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情怀,重文化。

喝酒,请喝宁波本地力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