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风潮涌,创新逐浪高。以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需要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

自2016年以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勇当改革的掘进机、开放的破冰船:全国首批异地办理营业执照从这里发出,全国首创跨区域金融创新产品“G60质量贷”“G60标准贷”在这里诞生,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跨区域行政保护中心在这里运作……

在这里,“看得见的手”握好“看不见的手”,既发挥政府集中力量、统筹协调的作用,又运用市场化方式盘活资源、激发活力,一项项制度创新出炉,有效制度供给精准落地。这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携手“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有力印证,更是不断以新服务为创造高质量发展新奇迹持续蓄势赋能的有益探索。

“一网通办”联通一廊九城

“一网通办”,关键在“通”,落脚在“办”,简政放权需要大刀阔斧。

近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卓越营商环境不断转化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九城市逐渐探索建立起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推动了区域内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的有序流通,以“一网通办”为“动力密码”,助力各类市场主体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如今,总部研发在一城、生产基地在另一城、供应链体系遍及九城,已成为九城市科创企业跨区域布局产业链和生态圈的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网通办

“大大节省了我们来中国投资的时间,也增加了我们对投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信心。”今年3月的一天,来自日本的高野先生通过所在企业的职工向有关部门转达了这一谢意。当天,上海松江和安徽宣城两地政务服务部门通过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联动机制,完成了高野先生参与出资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登记业务。这也是松江利用长三角“一网通办”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实现的首次外资企业异地办理,标志着长三角区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事实上,早在2018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就已率先在松江推进九城市30个涉企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九城市89个综合服务通办专窗全覆盖,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区域。当年9月28日,全国首批异地办理的营业执照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9月28日,全国首批异地办理的营业执照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出

“一网通办”平台上线以来,跨区域通办事项增至195项,实现了113个定制化自助服务事项互联互通,办件累计突破100万件。值得一提的是,“一网通办”推出的长三角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通过在线“屏对屏”实现跨时空“面对面”,推动跨省业务属地远程受理、企业群众就近政务窗口办理,已覆盖上海16个区和苏浙皖三省40个地市。

九城携手打造质量标准新高地

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标准在推进质量提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同向发力、相向而行,携手破解质量标准一体化瓶颈,持续推动九城市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2018年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便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九城市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协作平台,发布《G60科创走廊质量协同发展联合倡议书》,以“科创+产业”为抓手,建立九城市轮值举办年度质量标准论坛的机制。多年来,以论坛为基础,搭建起了九城市政府、企业、园区、机构推动质量工作交流平台,鼓励引导了更多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助力打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作为长三角航空航天材料质量提升示范试点的牵头企业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是一个重要缩影。自2020年底开展试点以来,它聚焦航天轻合金全链条质量提升,先后在上海松江、江苏海门和安徽广德建立研发、智造和存储等基地,在数字化铸造及生产线集成等技术研究领域亮点频出,发表论文21篇、申报专利8项,带动长三角产业链上20家企业质量提升并成为航天合格供应商,实现了管理、技术、标准的资源共享,供应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88%。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还通过开展区域评价,科学构建起九城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自2018年起,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纳入统一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并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断发展持续升级改版。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关注不同城市的优势与特点,着眼于各城市质量标准发展的实际,统一标准对九城市进行质量发展状况年度综合评价,并定期在每年的质量标准论坛上发布评价报告。九城市携手打造质量标准新高地推动区域质量标准水平提升明显。九城市企业主持或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平均每年1476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在松举行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论坛

在2022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论坛上,全国首个跨区域为质量标杆企业提供金融授信的产品——“G60质量贷”和“G60标准贷”发布,面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获得过国家、省、市、区质量相关奖项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领先企业,提供最高8000万元纯信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最长3年。截至目前,授信贷款金额已达1.4亿元。“‘G60质量贷’和‘G60标准贷’解决了我们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技术投入资金不足、融资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我们在获得金融支持的同时,也将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标准建设。”一位科创企业财务总监表示,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九城共织知识产权保护“一张网”

知识产权一体化能够提升区域内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近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持续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着力消除“信息孤岛”,不断发展和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推动区域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1年,在首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论坛上,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跨区域行政保护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正式挂牌并投入实体化运作。由九城市派驻工作人员落实和推进重要工作和任务,实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领域高效畅通的协作联动工作模式。协作中心主要承担联合执法行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等工作的联络协调、资源对接以及纠纷调解等任务。另外,协作中心重点开展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行政执法、重点商标保护名单交换互认、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监管协作、建立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人才库等工作。

九城市知识产权局通力合作,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促进跨区域行政执法联动。“深化区级长三角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被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2021年上海市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被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评为2022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优秀项目。

2023年,协作中心制定并实施《关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的若干意见》,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协查绿色通道,切实缩短了案件协办时限;确定第二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商标保护名录,总计纳入188件注册商标;编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数字经济产业专利发展研究报告》,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数字经济产业专利布局、促进知识产权有效运用提供决策支撑。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期间,以杭州市为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配合,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氛围。九城市知识产权局共立案查处侵犯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知识产权案件80件,罚没款35万余元。

“智囊团”为九城市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一项项精准制度创新的诞生需要一个强大的“智囊团”鼎力支持。

2021年1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研究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中心汇聚高端智库资源,全面总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发展经验,开展前瞻性理论性研究,发挥决策咨询、理论支撑、制度创新等作用,加强与九城市牵头部门沟通联动,形成资源共享、活动共推、品牌共建的有效合作机制,打造更多联动品牌和载体,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提升政策供给精准化水平,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长三角G60联席办副主任、G60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贾占锋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与产业创新大赛启动仪式

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已搭建上海社科院、安邦智库、赛迪研究院等150余家高端智库常态化交流平台,形成30余项跨区域课题研究成果。连续三年开展“创赢未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与产业创新大赛,直达九城市89区县,持续为涌现的诸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应用推广等全链条服务,今年已收到1500余个项目踊跃报名。累计举办473场“金融赋能·铸就品牌”产融对接活动,5期“共享新机遇,共赢新时代”企业家走进G60活动,开展未来独角兽人工智能双30企业榜单、长三角生物医药新质领航榜单等评选,搭建起政府、园区、企业、金融机构交流合作的高能级平台,形成市场主体积极创新、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循环机制,为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力赋能。

八年来,诸多“全国首批”“全国首创”标注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敢为人先”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鲜明印记。新征程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必将在更大力度改革开放中不断释放新动能,继续做好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文字:梁锋

图片:梁锋 蔡斌 企业供图

编辑:许萍 朱俊辉 初阳 周加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