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三宝,空调、西瓜、WIFI

其中西瓜可以算是最简单、最便捷的消暑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炎炎夏日

最令人满足的的生活就是

枯藤老树昏鸦

空调WiFi西瓜

葛优同款沙发

夕阳西下,我就往那一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足够经济,又足够美味

西瓜被称之为“夏天的红宝石”

全世界谁最爱吃西瓜呢?

当然是咱们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2021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从西瓜产量来看,占绝对统治地位,是第二名土耳其的17.6倍,占全球前5名产量的85.4%,占全球26个主要西瓜生产国产量的73.6%。

以上数据可以理解为

全世界每4个西瓜中

有3个是在中国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中国生产了这么多西瓜,都去哪里了?

2000年以来,中国西瓜出口占全球西瓜贸易量的0.72%-2.17%,其中2013年出口最多,占全球贸易量的2.17%。而中国西瓜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5.11%-18.59%。其中,2000年最低,为5.11%,2011年最高,为18.5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仅仅是官方的进出口数据。近年来,我们有大批的瓜农开始在东南亚国家生产西瓜。这些西瓜走云南、广西的陆路口岸回流中国。而这些走陆路口岸进入中国的西瓜,大部分没有计入世界贸易数据。据估计,我国瓜农在东南亚拥有瓜田的面积在400万亩以上,每年的西瓜的产量在800万吨以上。这些西瓜除了在东南亚当地有少量的消费,大部分都回流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中国人实际消费的西瓜应该在7000万吨左右,占全球26个主要西瓜生产国数量的84.5%。中国人不仅吃了自己生产的西瓜,还吃了外国生产的西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埃及墓葬中的球状条纹果实 资料来源:L. Keimer, Die Gartenpflanzen im Alten A¨gypten, Hamburg: Hoffmann & Campe, 1924, p.170.

追根溯源:西瓜的非洲起源和全球传播

据南京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刘启振在文章中介绍, 西瓜起源于非洲,其初生起源中心在东北非的苏丹、埃及境内,对于中国来讲,西瓜属于实实在在的舶来品。 非洲是多种西瓜属植物的起源地。 现代甜味西瓜在非洲东北部起源并首次得到驯化,苏丹境内的野生西瓜种群是甜味西瓜野生祖先的活标本。 野生西瓜被驯化为栽培西瓜是古代埃及人的功劳。 公元前2000年或者更早时候,西瓜和药西瓜就已出现在尼罗河流域,在第十八王朝第12位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约前1341—前1323)的墓葬中曾发现这两种西瓜属植物的种子。 但是当时主要食用的是种子,而非瓜瓤。 西瓜种植在距今3000年前出现在古希腊。 公元前后,西瓜传入古罗马。 地中海沿岸各国陆续将西瓜作为食用瓜果广泛推广栽培。 此后,西瓜向欧洲其他地区的传播变得缓慢起来。 公元711年,北非摩尔人(Moors)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后将西瓜带入今西班牙境内,并逐步推广: 961年,科尔多瓦出现西瓜种植; 1158年,西瓜在塞维利亚种植。 西瓜经由南欧继续向北扩展,但是效果非常有限。 直至1600年以前,西瓜才开始出现在欧洲的草药书中。 1625年,西瓜已经作为一种次等园艺作物在欧洲广泛种植。 1597年,西瓜首次出现在英国的文献记载中。 在欧洲很多国家的语言中,西瓜的拼写和发音都非常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西瓜(黄瓤、粉红瓤) 资料来源:《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第2册,19世纪。

西来南进:西瓜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唐朝至元代

751年,唐朝与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在西域爆发怛罗斯之战,杜环被俘后流寓中亚、西亚、北非等地,期间见到了“寻支瓜”(大型西瓜)。9世纪前中期,花剌子模的西瓜已誉满阿拉伯世界。893—915年间,西瓜传入喀喇汗王朝,后传至西州回鹘。924年,耶律阿保机攻取西州回鹘后,西瓜种子被带回中原种植。

五代至北宋

953年,后晋官员胡峤逃回汉地,著成《陷虏记》,西瓜之名首次正式出现在中国史籍上。金朝崛起后,西瓜在中原地区快速推广,尤其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有大规模种植。1143年,南宋使臣洪皓从燕京逃回杭州,带回西瓜种子进行试种,快速推广至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南宋至元代

宋末元初,西瓜经由元军带入广州,随后迅速传遍岭南。元代,西瓜在中国北方形成规模化种植,成为瓜农创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东南的江淮、闽浙地区也开始大范围推广栽培。

明代

明代西瓜种植在南北各地继续推进,栽培技术更加成熟,品种资源日益丰富,种植面积和规模显著增加。河北(京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成为西瓜栽培最为集中的地区。

清代

清代西瓜生产盛极一时,除西藏、黑龙江外,其余各省都有种植。河北(京津)、山东、河南是主要瓜区,山西、陕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次之。西瓜生产多依傍河川、海滨,呈带状集中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瓜摊吃西瓜 资料来源:《清代民间生活图集》,水彩画。

西瓜传入中国后发展势头强劲,几乎遍及全境,优良品种也不断涌现。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西瓜本身品质优异,富含水分以及多种果糖、蔗糖、葡萄糖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味道甘美,色形极好,为解暑佳品,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直接生食之外,人们还把西瓜渍以糖,制成西瓜膏或拌豆豉制成香豉;也可以用西瓜皮做成凉拌小菜,或把嫩小的西瓜腌渍为菹;瓜子经过曝晒、炒制能够加工为荐茶佳品。

西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明代《滇南本草》云:“西瓜,味甘,寒。治一切热症,痰涌气滞。根、叶,煎汤服治水泻痢疾。”西瓜表皮又名西瓜翠衣、西瓜青,也是治病良药,对暑热烦渴、水肿、口舌生疮、中暑和秋冬因气候干燥引起的咽喉干痛、烦咳不止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果实有提神、消除胃肠胀气、治疗肝炎之功用。西瓜不只具有食用、药用意义,它还与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西瓜被加工成玲珑可爱的工艺品,利用西瓜皮雕镂西瓜灯就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流行于全国各地。广泛的食用与玩赏,使得西瓜消费量大幅增加,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岸边运送西瓜的船只 资料来源:(比)Leon Van Dyke:《狄化淳神父的甘肃摄影集》(Father Leon Van Dyke Collection),1920年左右,第13页。现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

卖西瓜子图 资料来源:《街头各行业人物》,19世纪外销画,大英图书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西瓜子图 资料来源:《街头各行业人物》,19世纪外销画,大英图书馆藏。

团圆甜蜜:中国传统岁时民俗中的西瓜

西瓜传入后,逐步同中国传统岁时节日风俗实现融合,成为许多民俗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或元素。西瓜是元旦(春节)、端午、荐新、立秋、七夕、中秋等多个岁时节日中的必需果品。

台湾地区一般于农历八月深秋时节方才开始种植西瓜,腊月隆冬之际恰好成熟。台湾西瓜尤为著名,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成为进献皇宫的贡品。这里的人们有在春节食用西瓜的习俗,西瓜还被用来作为春节的祭品。云南有些地方的西瓜成熟较早,春初就已经采摘,人们在正月十五上元(元宵)灯节时则进行吃西瓜比赛,并且以瓜皮雕刻为灯。清乾隆年间,元谋县“西瓜春初即熟,上元灯节竞馔西瓜,且镂其皮为灯,货其子于四方”。西瓜常被作为礼品互相赠送,清人李清渭有诗《送瓜与田经畬》曰:“屏迹荒村似隐沦,茅斋恰与卖瓜邻。今朝博得东陵种,一半平分到故人。”东陵瓜本指甜瓜,但是后世多以此作为优质西瓜的代称,以言其美。在一些节庆活动中更是乐于彼此馈赠西瓜。

端午节时,元代大都宫廷之内进献西瓜;清代的台湾地区通常将西瓜与粽子一起作为礼品相互馈赠,西瓜还被当作祭祀神祇和祖先的贡品。从元代开始,西瓜就成为中国古代祭祀礼仪——“荐新”的重要供品。吃立秋西瓜为汉族民间相当流行的岁时风俗,人们认为这样可以蠲除暑气和避免痢疾等疫病。每年夏历立秋这天,农家要向亲友邻舍相互馈赠西瓜,也有食瓜饮酒者。传说立秋日吃西瓜、喝烧酒可以避免患疟疾。实际上,中国很多地方的民间都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或“咬秋”。这一风俗源于古代“秋报”祭祀之礼。北京的习俗是立秋当天早晨吃甜瓜,晚上吃西瓜;江苏各地立秋时刻吃西瓜咬秋,认为可以防治生秋痱子。天津等地也流行咬秋,但咬秋咬的是西瓜,并且讲究在立秋的那一时刻吃西瓜或香瓜。在上海郊区农村,咬秋一俗变成了向亲友邻舍馈赠西瓜。农历七月的七夕节和中元节,西瓜皮通常被用来雕镂制成精美的西瓜灯。中秋时节,古人在满月之夜拜月、赏月、玩月,桌上摆满月饼、水果等祭祀月亮,西瓜也是供品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亲人们团聚在一起,食用西瓜、月饼,悠哉游哉,乐不自胜。古代的西瓜瓤色主要分为红、黄、白三种,以黄瓤西瓜与月色相近,中秋赏月时如果能吃到黄瓤瓜,便被认为是大吉之兆。人们还将西瓜与月饼等一起作为礼物馈赠亲友,取其团圆甜蜜之意。明清北京地区的百姓还将祭祀的西瓜雕刻成莲花瓣形状,别具一格。

图文综自:视觉志、澎湃新闻、地球知识局

你今年吃西瓜了吗?

你最喜欢用什么方式吃西瓜?

赶快在评论区留言告诉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喝什么?这些传承千年的“冷饮秘方”请收下!

草根歌手郭有才爆红,网红大军扎堆菏泽引争议?

畅享国风盛宴 河大卫送福利啦!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孙亚飞

点个在看你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