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几何时,我尚处青涩年华,稚气未脱之际,心中常常纳闷:每个学期学习如此诗词,究竟有何深意?

背诵、遗忘、再背诵,一首首,年复一年的堆积,在记忆与忘记中反反复复。

某个无法确切的时刻,我邂逅了这样一些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还有那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我承认那时,我未能全然参透它们背后的深层含义,只单纯陶醉于它们给我的美感,那种美,令我惊叹陶醉。

贫苦的童年,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成年之后,被挫折与突如其来的病痛不偏不倚的撞了一下腰。那段痛苦至极的日子里,对于一个20岁的我来说,这天都快要崩了。

幸运的是我再度咀嚼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对于我来说真得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它助我走出人生这段灰霾的时期。给予我无比强大的力量与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

一发不可收拾的

我爱上了诗词

春天来了,漫步田野,细雨纷纷扬扬,青草悄悄冒头,感慨春光真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明月升起,遥望夜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秋风轻拂,枫叶染红,丰收的季节,曾经与农叟渔父欢聚一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冬日严寒,雪落纷飞,三几好友围炉而坐,暖意融融,吟咏:“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人生失意时,我们借酒消愁,愁肠百结之时口里不断吟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高兴时,诗人们以欢快笔触描绘喜悦之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诗,首先是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文学。

因为有诗,我们知道人生肯定会更精彩,生活肯定会更幸福,道路肯定会更宽广;

因为有诗,我们知道险滩过后,大江横流,越过沟壑,必有高峰,云层之上,就是阳光。

诗,能让略显慵懒的日常瞬间精致,略显迷茫的情思瞬间闪亮,略显沉闷的人生瞬间飞扬。

当初,被贬夜郎的李白,愤懑悲慨,一路颠簸,身心俱疲。但在诗里,他依然活力四射,决不服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苏轼被贬海南,已到天涯海角,但六旬老翁依然倔强,勇敢地自我解嘲:“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宋·苏软《纵笔》三首其一)

人生跌入低谷时,文人墨客以坚韧不屈的精神鼓舞自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纵然前路坎坷曲折,但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与理想,方显英雄本色。

在人生逆境中,我们亦可借鉴古人对困境的超脱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即使身处风雨飘摇之中,也能泰然处之,笑对人生。

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它具有如此强有力的穿透力,能够在无声的文字间勾勒出生动的情感画卷与生活哲理,跨越时空的界限,直抵人心深处,如同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在困境中为我指明方向,疗愈伤痛,赋予我坚持前行的力量与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