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连日来,刘心玉天天没得闲,雷打不动的早晚各一趟,往大棚里钻,给西瓜打杈、看西瓜长势。眼瞅着精心照料的西瓜一天比一天大,他打心眼里比谁都甜。

“再过上个十来天,就要迎来头茬采收。”揪着瓜蔓、捧着西瓜,大棚里的刘心玉喃喃道。

大棚种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的新龙村,棚里搞立体种植,绝对新奇,还属独一份。

2023年,新龙村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引进农旅学产业融合示范项目,其中新建了6个高标准大棚,共计8.5亩,专门用于瓜果连作,错季开展生态果蔬种植和烟稻育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垂挂在藤蔓上甜瓜长势喜人。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去年5月份建好,接着就栽下了秋季瓜果,有西瓜、甜瓜,还有西红柿和黄瓜,虽然是第一次种,但收成还不赖。”新龙村党委书记葛金林告诉记者,“头茬本就是以养地为主,今年产量就明显上来了。”

走进基地设施大棚里,放眼望去,一个个碧绿滚圆的小西瓜,挂在蔓上、吊在空中,煞是喜人。

“和传统的趴地种植方式不同,吊蔓西瓜不仅能够节省空间,还能提高收成,关键是品相好、甜度高,特别受市场青睐。”大棚里,一直负责技术的刘心玉,不紧不慢地给记者普及起立体种植的优势。

吊蔓栽培、人工授粉、膜下滴灌等技术,不论是西瓜,还是甜瓜,都一改传统模式,在空中生长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棚里的吊蔓西瓜即将迎来头茬采收。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刘心玉告诉记者,吊蔓瓜果病虫害少,加上精细化的水肥管理,论个头,一蔓一瓜,每个能长到3斤大小,亩产就是4000斤左右,近乎露天种植亩产的一倍以上。

谈起当初建大棚,葛金林感慨万千,“通过农旅学产业融合示范区的带动,为的就是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不仅能让乡亲们吃上健康绿色的瓜果,还能促进村里的果蔬产业发展。”

这不,为了让大棚瓜果茁壮成长,保证品质,在建大棚时,就同步配套了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技术。在葛金林看来,用上新技术,既能省时省力省水省肥,还能让瓜果提前上市、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益。

产业有看头,日子有奔头。

葛金林告诉记者,大棚建好之后,按照育一季烟苗、种两季瓜果的轮作模式,刨去每年的闷棚时间,几乎能保证大棚不闲置,也保证了瓜果的持续供应。

眼下,就要迎来瓜熟蒂落,看着圆润饱满的西瓜垂挂在藤蔓间,整个大棚里,到处都是“甜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