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蔡垒磊

前两天无意中刷到了一个papi酱的视频,大概意思就是一个班主任跟一个老板妈妈在聊孩子学习,说孩子学习成绩有退步,这个妈妈全程让旁边的下属跟进对接,几次起身要走,又被老师喊回来。

虽然是段子,但很多人说看得拳头硬了,说这样的家长也太不尊重老师了。我倒觉得未必,很多事情的重要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对这位妈妈来说,动动手指可能就是几百万上下,她自然不那么在意孩子的成绩是不是下滑,因为她的世界大得多——这件事可能对老师很重要,因为这是她的工作,她的眼睛里可能就只有这些事,或许还会影响到她评职称或者拿奖金;这件事对某些要靠孩子的考试来改变命运的家长来说也很重要,如果大家都觉得重要,目标一致,配合度就会很高。但家长和家长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些事情并不是在所有人眼里都重要,当你觉得她“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一点都不关心”时,她却觉得“屁大点事儿也来找我”。

学习成绩,是属于寒门的出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规划路径和托举的能力,所以必须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实现有可能的阶层跨越。这是他们的眼界能看到的唯一出路,其他路他们能看到就不会是寒门了,所以自然只能往这一处卷。他们甚至为了这种卷可以放弃工作,放弃资源,放弃生活——陪读,陪做作业,不停搬家等等,在他们看来,如果谁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谁就是自私,就是对孩子不够关心,就是不注重教育,未来要吃苦。

但真相往往比想象中的还要残酷,那就是真正的有钱人有100种方法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不管是从价值观上,眼界上,还是做事能力上,所谓的陪读,陪做作业,试图考高分的行为,在资源和认知的碾压下,一文不值。以段子里的老板妈妈为例,随便传授一点认知,让孩子从小就跟着践行一些事情,教他这个世界是怎么玩的,告诉他员工,客户,合伙人,合作伙伴心里都在想什么,就比课本里的知识全加起来还要重要得多。

至于学习成绩,人家不管好不好都不影响进更好的学校。我身边很多有钱人基本都是找别人规划的路径,从小开始学什么,去拿到什么,以后走哪条路,专业人士全程陪跑,清清楚楚,有些路径可能你根本都不知道,但人家早就提前埋伏好了,你卷了十几年的东西,人家走另一条通道,直接就在终点等你了。如果规划的某些时间节点没到,要就近找个学校先晃荡几年,基本就是视频里的状态,潜台词就是“行了行了,他考几分我根本不关心,我们有自己的规划”。

所以教育这件事在我看来,和分数根本就没啥关系,那就是个“父母把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上限传承给孩子”的过程,如果父母的这个上限很低,那么狠抓学习成绩,在学历还没大幅通胀的时候是有性价比的,因为你既谈不上教育,也谈不上传承,你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孩子变回白纸,让他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然后去一个相对更好的地方自己塑造三观;但如果父母的这个上限很高呢?那么不管是学校,还是考试成绩,对孩子未来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如果你竟然还去狠抓学习成绩,那就等于是自动降维了,因为学习成绩的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你有得到它的方法,又何必去卷更低效的获得它的路径呢?

我多次说过,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追求普通人眼里的优秀,一点意义也没有,因为普通人对于不同阶段的人会有不同的优秀评价,且大都是错的。比如你是孩子,那就是乖巧懂事叫优秀;你是学生,那你得学习成绩拔尖才叫优秀。可这些事对于毕业以后是否还优秀,到底存在着多大的关联性呢?那人们就不知道了,如果你总是被大众的评价牵着鼻子走,那就必然会走很多弯路。我今天还看到有人在纠结说要不要因为能入团而选择更差一些的高中(如果考非本校高中,入团申请会不通过,因为要占用本校名额),这就是普通人来回拉扯的那些点的缩影,他们以为这些选择对未来很重要,老师们也以为这些选择对未来很重要,他们用一些事实上根本无伤大雅的事情,在某一些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时期,去定义一个人到底优不优秀。

真正在罗马的人,会传授的是通向罗马的道路,可这些路不仅难以被大众所接受,也难以被老师所接受,所以会产生各种执行上的分歧和互不理解,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没去过罗马。

(完)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