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南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宁在演讲中。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人民网三门峡5月24日电(记者王玉兴)“品尝当地美食是旅游要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应该将美食餐饮打造成旅游资源的核心卖点,为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5月23日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吕宁教授在2024“行走黄河”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上做主旨演讲时说。

中国饮食文化底蕴深厚,饮食特色千姿百态,长期以来已经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抓手,以淮扬菜、粤菜、鲁菜、川菜为代表的四大菜系和以西安凉皮、长沙臭豆腐、柳州螺蛳粉、重庆小面为代表的小吃品类更是成为当地的核心旅游吸引物。

吕宁认为,美食是游客深入体验了解实景文化的直观窗口,不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也是文化的载体,代表着地方的餐饮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品尝当地美食,游客可以迅速了解感悟旅游地的生活习俗,探寻美食背后的文化韵味。在这样的背景下,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成都小吃、长沙臭豆腐等,将这些城市推上热搜,迅速依托美食成为“网红城市”。

品尝当地美食具有较高的在地性,脱离当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地域氛围,美食很难做到原真复刻,因此地方美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他地区的跟风模仿,是一种相对不可复制、具有较高独特性的价值资源。通过这种核心资源的吸引与竞争优势,抓住游客的胃,留住游客的心,提升满意度和重游率。

发展美食旅游,推动餐饮业和旅游业双向赋能,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能够在为当地文旅市场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业态提质升级,为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过去20年,餐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长期徘徊在12%左右。面对地方美食难以实现异地原真复刻的客观限制和游客探寻美食需求动机的持续攀升,远方美食的魅力日益焕发出强大且持续的魅力,在目的地旅游吸引物体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左右着游客的出游决策。去目的地品尝时令食材,打卡各类必吃榜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现实选择。

《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丰富优质旅游供给”,强调“打造‘寻味美食去旅行’品牌项目”,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上位规划和市场趋势,主动将美食已经纳入地方旅游发展的战略视野,努力将美食餐饮打造成旅游资源的核心卖点,为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扩张期,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可从如下方面着手,以期更好把握美食这一流量密码,助力目的地开启“长红”新局面。

吕宁指出,把握好美食这一流量密码,要抓住引爆点,吸引眼球;注重过程性参与和全程性体验;注重口碑传播,讲好地方故事。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品控管理;深挖地方特色,丰富优质供给。

吕宁建议地方政府,一是冷静。不要被一时的热浪冲昏头脑,筑牢当地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提升旅游业综合要素素质上下功夫;二是坚持。好口碑、优质旅游体验要想经得起推敲和保持长红,尤其注意情怀式的付出是不可持续的,旅游业发展需要有长期的高质的政策;三是创新。推陈出新,通过单一要素带来的流量举一反三,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注重消费者旅游体验;四是传播。要在传播上下功夫,与社交媒体保持高度合作,目光所致,既向内又向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非常关键。

吕宁说,把握好美食流量密码,多措并举,让旅游发展“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