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重臣、帝师张居正对万历帝教育非常严格,在整整10年的时间里,他几乎不允许朱翊钧碰任何容易“玩物丧志”的东西,书法也在此列。万历经常写书法赏赐臣子,有一次他完成了一件得意之作,自认为用笔精到,于是拿给张居正看,结果被一通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居正引经据典,拿古人举例,告诫万历如果沉迷于此,不仅会“误国”,甚至有可能“亡国”,书法对于治国只是细枝末节,自古圣君明主,靠的都是德行治理天下,而它对苍生并无补益,汉成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都是书画高手,但都下场凄惨。与其学书,不如好好研究经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居正执政期间,刷新吏治,推行一条鞭法,他身上流露出来的是“法家”精神,而从“法家”创始人韩非子开始,就非常轻视诗文书画这些艺术,《韩非子·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息文学而明法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先秦诸子是批评整个艺术系统,那么东汉的赵壹则直接对书法“破口大骂”,他在《非草书》中指出:“然其为字,无益于工拙,亦如效颦者之增丑,学步者之失节也。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正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壹站在纯粹实用的角度指出“草书无用论”,认为它对于选贤任能、治国理政、民富兵强、劝课农桑无任何用处,相反会如“东施效颦”一般,分散人的注意力,让人产生厌恶。与法家相对应,儒家是大力宣扬书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家文人对书法的推崇,是看重其“教化”作用,文字有“载道”的功能。明人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故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宰我称仲尼贤于尧、舜,余则谓逸少兼乎锺、张,大统斯垂,万世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帝王治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因外戚,或是因宦官,或是因强敌,或是因女宠,或是因奸臣,或是因奇技淫巧,书法本身是没有罪过的,是因为统治者不能善于克制自身,所以有人说:“射之不中也,弓无罪,矢无罪,鹄无罪。书之弗工也,笔无罪,墨无罪,纸无罪。故君子求诸己,理有未达,事有未就,则益用其心力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