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秤”事件:现象在市场,根子在监管

文|清哲木

5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向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出挂牌督办函,对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鬼秤”事件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据5月23日央视新闻报道)

据此前媒体报道,当地对涉事商户许某某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罚款3万元;对市场主办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罚款35万元。公安机关依法对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曹某某、王某某,涉事商户许某某及其亲属徐某某、时某某予以行政拘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说,“鬼秤”事件的参与者与市场管理方,都被依法依规严处。但不少细心的网友发现,至今为止,连云港地方监管部门却没有任何人对此负责。在这个事件处理过程中,连云港方面在“技术”上做得很有迷惑性,作为市场监管责任人连云港市场监督管理局可以说“毫发无损”,既然是挂牌督办一般是指上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社会公示等办法,督促限期完成对重点案件的查处和整改任务。根据报道,接收督办函的是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这就表明,对江苏“鬼秤”事件的处理不仅没有结束,而且办案主体也不太可能是连云港市海州区了。说直白一点,上级对“鬼秤”事件的处理是有看法的,所以还需挂牌督办整改。

江苏省这段时间不单是连云港存在“鬼秤”事件,南京也有,其他地方有没有?苏州有没有?常州有没有?南通有没有、盐城市有没有都不好说,目前并没有“抓奸在床”的案件,我倒是希望看到更多的这样博主在江苏省各个市场走一走看一看,为消费者把把关,因为只有群众参与监督才能真正的体现公平公正,市场透明。否则消费者被坑得不明不白糊里糊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看到在南京,当博主发现鬼秤报警后,赶来的民警明显拉偏架,反而第一句话就质问博主“你买鱼就买鱼,干嘛拍我们工作人员?”真是不可思议,这不是光天化日之下维护歪风邪气吗?真是岂有此理!笔者注意到网上一片哗然,大家纷纷谴责涉事市场方的行为,认为他们严重违背了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责,简直就是蛇鼠一窝狼狈为奸的坑消费者。网友呼吁,一定要严惩涉事人员和保护伞,以儆效尤。

当市场管理员一开口就是狂妄的语气,“你们这些人就是专门来捣乱的!赶紧给我滚蛋!接着他就对博主大打出手,上去就是一通乱推乱拽,还狠狠地抢过博主的手机,两次重重地摔在地上。可见,相关地方市场管理人员为了维护这些“鬼秤“商贩的利益已经到了丧心病狂无法无天的地步,其做派和黑恶势力有啥区别?

无论是连云港鬼秤事件和南京鬼秤事件,哲木观察认为,鬼秤差的不仅是重量,差的是信誉是人性的贪婪,差的市场是管理缺失和工作不尽职,差的是公平,是该引起高度重视,严厉打击。

解决这个事情并不难,只要各地市场监管职能部门从管理抓起,给每个商户统一按制造成本发秤,每个秤必须要有编号对应商户,秤帖上监管部门的封条禁止私自拆封修改计量单位。每1年为商户效验,没提交的,注销工商营业执照或重罚款!抓到用鬼秤或没年审的,注销营业清出市场,市场频繁出现的“鬼秤”地方,撤职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把手!我就不信管不了!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更多的职业打假人,而不是名称众多的法律法规。有法不依,如无法!商户敢用鬼秤,主要是市场监管失职或沆瀣一气,如果市场监管严一点哪个商家敢?鬼秤,现象在市场,根子在监管渎职,真正的根源在于监管不到位,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应严查市场监管局腐败,该抓的抓,判几个,比啥都强。

连云港这个“鬼秤”事件,从一开始我就明白,扯了半天,还是商家、底层工作人员及市场主体被罚。这些人员被罚是罪有应得,但市场方负责人呢?没有他们的放纵市场会成这样?可见地方处罚还是不够透彻,轻拿轻放,避重就轻。这样搞下去过一段时间要么死灰复燃、要么租金涨价,菜价飞涨最后还是消费者倒霉!不信你看......

我在南通,去了无数次菜市场,在“口罩”期间,有一次听几位鱼贩子聊天,半年时间不到,抱怨收入不行赚了20多万元.....我总体感觉,只要市场监管人员在市场上检查一下商贩用的秤,基本能有效杜绝“鬼秤”的问题,最起码不会那么有恃无恐,但是,即使我去过无数次菜市场,但从来没有看到过市场监督管理人员能下沉到老百姓常去的菜市场(或许是时间不凑巧),说明对老百姓“菜篮子”缺斤少两的问题,我们相关部门确实重视不够,真心期待这个现象有所改观,市场监管人员就应该经常有工作人员出现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