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小弟,毒酒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要用最毒的酒。”

“是的,保证一滴就将他置于死地。”

“那好,我已经向李世民下了请柬,就看李世民今晚他来不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幕,发生在唐朝初年的东宫,对话的是太子李建成和他的小弟李元吉。

唐太祖李渊在几个儿子的协助下,击败群雄,夺取了全国政权,登上皇帝宝座。他满以为,自己大功告成,从此可以舒舒服服当皇帝了。

谁知道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天下太平后,宫廷争斗拉开大幕。

李渊跟汉高祖刘邦和隋文帝不同,后者的江山是自己主导打下的,自己的江山却是跟几个儿子携手建立的,他三个儿子都能征惯战,在建国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渊按照祖宗的规矩,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不服。双方开始拉帮结派,在李渊面前相互诋毁、攻击对方,李渊夹在中间两头作难。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太子之争白热化,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决定先发制人,为这场争斗做个了断,将李世民毒杀。

五月初四下午,李世民收到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的请帖,邀请他到东宫出席晚宴,哥几个好好聚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宴席上,李元吉叙述了兄弟之前的诸多不快,然后充满歉意地说:“二哥,我们是一母同胞,不该为谁当太子争得死去活来,让外人耻笑。”

这时候,李建成也一脸诚恳地对李世民说:“从今往后,我们忘掉过去的不愉快,同心协力为父王分忧,如果能这样,这个太子让给二弟也无妨。”

李世民听了深受感动,表示今后要放下仇恨、搁置争议、精诚团结,为大唐繁荣而奋斗。出席作陪的李渊堂弟、淮安王李神通端起酒杯提议:“来,为你们弟兄冰释前嫌,干杯!”

弟兄几个站起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几杯酒下肚之后,李世民突然脸色大变,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然后呕吐不止,满地是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神通一看慌了手脚,赶紧和随从一起将李世民搀扶起来,送回西宫。

李世民走后,李建成感到蹊跷,对三弟说:“元吉啊,这是怎么回事,李世民喝了那么多毒酒,为何安然无恙?”

李元吉也吃惊地说:“大哥啊,我也纳闷呢。”

是啊,李世民喝了那么多毒酒,为何啥事没有?

我们的老祖先对毒药很有研究,发现和发明了不少毒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观汉记·耿恭传》中记载:汉朝军队在跟匈奴的交战中,把毒药抹在箭矢上可以见血封喉——“恭以毒药傅矢”。

毒药形形色色,最著名的莫过于砒霜;它的化学名称叫砷,古人叫鹤顶红,信石。砒霜没有异味,但是却有剧毒。炼制的时候,下风十余丈外的“草木皆死”。“猫、犬食死鼠者亦死,其毒过于射罔远矣”(《本草别说》)。

根据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射罔是草乌头提炼出的毒药,乃“大毒”,而砒霜比它还厉害。确切地说,口服60毫克就能迅速置人死地。

因此,古人经常用它来进行谋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砒霜这种毒药,历史悠久,在晋朝的时候就有了文字记载。

晋·葛洪所著的《肘後备急方》在写道:“ 【葛仙翁肘後备急方卷之三】 : 大黄四分绿豆三分末砒霜二分光明砂半分……...”

在当时,普通药店都有砒霜卖,不需要实名制,不需要登记,普通百姓都可以买到,作为太子,李建成弄到手是轻而易举。

再说,毒杀李世民必须一招致命,如果杀不了抢救过来,对方必定出狠手反击。既然如此,李世民肯定是喝下不久便会死去,根本不可能起死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当时的医疗条件,即使李世民奇迹般生还,也会元气大伤,出现诸多后遗症,活不了几年。可是事实上,李世民不但当时没事,而且还活了50多岁,这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的古代,已经是长寿了。

这足以说明,李建成根本就没有下毒。为什么这样?因为他根本下不去手。

李建成虽然跟李世民勾心斗角,互相看不顺眼,但是他们毕竟是一母同胞,真要杀了这个弟弟,他于心不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一点,史书上也有记载。

武德七年(624年),齐王李元吉劝说哥哥李建成趁早把秦王世民除掉。他说:“如果你下不了手,那就由我干这件事,事情败露的话,你不用承担责任。”

有一天,李元吉得知李世民即将到自己的府第去,就让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寝室里,打算就地除掉李世民。李建成得知后发了脾气,说三弟你不能这样干,咱们毕竟是一个娘生的。李元吉恼怒地说:“大哥,我可全都是为你着想,无论你们俩谁当皇帝,我还不是一样?”

这样的描述,出现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

司马光对李建成的总体评价非常高,用了四个字:性颇仁厚。

也许你会说,司马光是宋朝人,对唐朝的事不太了解,或者说他因为个人好恶对李建成有溢美之词。

那么,我们不妨看看《旧唐书》中,李建成是个什么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唐书·魏徵传》(魏徵,即著名的宰相魏征)中如此记载:徵是李建成的亲信,他看到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大,威望越来越高,就劝建成早点下手。

但是,李建成并没有采纳魏征的意见。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曾经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魏征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如果皇太子当初真的听我的话,也不至于身首异处。”这句话直接点出了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