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4种“伤锅”行为有人经常做,学会这几个养锅技巧,炒啥菜都不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厨房,不仅是生火做饭、烹饪美食的地方,也是家庭幸福感和满足感的重要来源地。
在传统文化中,厨房还影响着一家人的家运,每天炊烟袅袅,热火朝天的厨房,家人的幸福指数肯定高。
反之,每天冷火秋烟的厨房,整个家庭也会显得冷冷清清的,所以生火做饭是每个家庭主妇(夫)必备的烹饪技能。
然而,炒菜过程中最常见的困扰就是粘锅现象。粘锅不仅使菜肴口感不佳,而且清洗起来也十分麻烦。
那么,为什么我们炒菜时容易粘锅呢?这四种“伤锅”的行为你有没有做过呢?如何养好一口锅,让烹饪更美味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好好说道下~
先来分析下炒菜粘锅的原因:
1. 食材没处理好
每一种食材都有自己的属性,而淀粉、蛋白质、胶质含量高的食材,遇热则会迅速分解或焦化、凝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食材一下锅就粘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决方法:如果是淀粉含量高的食材,比如土豆、山药等,下锅前需要用水冲洗掉多余淀粉,这样下锅就不易粘锅。
而蛋白质、胶质含量高的多是肉类,肉类想要下锅不粘,就需要提前把食材处理好,腌制的肉丝肉片时最后可以加一些油进去,鱼下锅前要把表面水分擦干净。
2. 锅没滑好
炒菜前没有提前滑好锅,也很容易让食材粘锅。
当高温的锅遇到冰冷的食材,中间如果没有介质层,有些食材下锅就会粘,尤其是肉类。
解决方法:正确滑锅方法是锅烧热,然后放入食用油,轻轻晃动锅,让食用油均匀吸附在锅的表面。
如果是制作肉类,需要把油倒出来,把锅烧热,再次加入冷油滑锅,如此重复两遍以上,再下锅就不会粘了,这也是厨师常说的“热锅冷油”的做菜技巧。
3. 油温火候没控制好
做菜最重要的就是火候,火候控制不好,做出来的菜始终会欠缺点什么。
下锅温度过高,会导致食材迅速脱水焦化粘底,下锅温度不够,又会导致食材表面长时间不定型,与锅面接触过久后导致粘锅,所以控制好油温火候非常重要。
解决方法:根据食材得特性来决定下锅的油温和火候,像豆瓣酱、上过浆的肉丝肉片等遇到高油温会瞬间糊化粘锅,所以需要低油温下滑散,中火定型,大火快速熟透减少水分流失。
而遇到煎鱼、煎鸡蛋则需要滑锅后热锅冷油再下锅,锅的高温让食材表面快速定型,冷油作为介质让食材不粘锅。
炒菜时容易粘锅,除了上面说到的原因,还有可能是我们平时不好的习惯,导致“伤锅”而造成的,下面这4种“伤锅”的行为,看你有没有做过?
1.空锅烧至变色
做菜的时候,有时会分心做别的事情,导致烧空锅,锅也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色,一旦锅烧到变色甚至烧红,锅表面经过长期做菜形成的油膜保护层就会被破坏掉,这时不管炒什么,都容易粘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现这种情况,不要马上放油,锅的温度太高容易起火,需要等锅的温度降低后,用油润锅,锅润好恢复正常颜色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2.炒完菜不涮锅
有些人炒完菜习惯放着不涮锅,等需要用的时候再清洗,这样不仅会让炒菜时形成的油垢和焦糊物质越来越多,而且吸附在锅的表面越来越牢固,炒起菜来自然就容易粘锅了。
所以要养成好习惯,每次炒完菜,顺手把锅要洗干净。
3.用硬质工具洗锅
锅的材质虽然很硬,但是锅表面的保护层却很脆弱,用硬质工具洗锅(钢丝球、锅铲),很容易刮伤锅具表面,破坏涂层,从而导致粘锅。
每次用完锅后,需要选用质地较软的工具来清洁锅具,这样可以延长锅的使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只用锅不养护
很多人只知道锅是用来做菜的,却不知道锅也是需要养护的。当锅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在表面会形成很多的油垢和锅灰,这不仅会影响锅的导热性不好,还会让做出来的菜颜色泽不亮。
锅其实就是做菜的工具,工具一般使用到一定时间都需要保养维护,锅自然也不例外。锅长时间使用,表面有了油垢锅灰就说明需要养护了,不清理只会影响锅的使用寿命和做菜效率。
了解完“伤锅”的行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养好锅,让烹饪更美味呢?
1. 正确清洁:烹饪后等锅具冷却,用柔软的清洁布和温水清洗,避免使用钢丝球、刀具等硬质物品刮伤锅具表面。
2. 保养:定期给锅具做保养,可以使用食用油、食用油等涂抹锅具表面,加热使油脂均匀覆盖锅壁。这样可以增加锅具的防粘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存储:锅具清洁干净后,涂抹一层薄薄的食用油,放在干燥处储存。这样可以防止锅具表面水分蒸发,防止生锈。
4. 改善烹饪技巧:烹饪时注意火候掌控,避免火候过大、油温过高等行为造成“伤锅”。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人间烟火,风味长存,关注我,与美味相伴,与快乐同行,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让我们一起慢侃生活与美食的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