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遗存至今的有近十万种,这些古籍在上千年的流传中屡遭劫难而得以保存。伴随着古籍的出现,对古籍的保护工作就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小宝

夫子,我想了解一下古籍保护方面的知识。

古籍保护基本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古籍制成材料损坏的原因,一是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保护古籍文献,以延长其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小宝

损坏原因您之前讲过啦,可以讲一讲古籍保护的方法吗?

没问题,不过在介绍古籍保护方法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古籍保护的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夫子

原生性保护:以长久保存文化典籍的原生形态为主

1

预防性保护

在研究古籍损坏的内外因素基础上,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使之免受损坏或减缓其损坏速度。如古籍存放环境的温湿度与控制;古籍有害生物的研究与防治;古籍书库的消防及防光、防有害气体、防尘、防水、防震、防风,以及古籍的阅藏管理。

2

治理性保护

对已遭受损坏的古籍进行修复,尽量恢复其原状,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包括对古籍的去污、脱酸、干燥、修复、加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小宝

哇,没想到古籍保护的内容这么丰富啊!

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勾画了一个“大保护”的轮廓,把科学的理念、技术方法纳入其中,为我们今天的古籍保护扩宽了思维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夫子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藏书保护方法中的“杀青”和“入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小宝

“杀青”?好像是拍影视剧结束说的。

哈哈,这两个“杀青”可不一样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夫子

杀青

我国早期的书籍是以竹木为载体材料的简牍。由于新的竹木含有水分,容易腐朽或生虫,对古籍的保存不利。因此,古人在制作之前先在火上烘烤,称“汗简”或“杀青”,以防虫蛀。经过杀青后,竹木质地干燥,虫则不蛀。“杀青法”是我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一种保护古籍的方法。

《后汉书·吴佑传》:“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李贤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石印本《后汉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小宝

原来“杀青”是把竹子在火上烤呀!“入潢”呢?

“杀青”是针对竹木材质的保护方法,汉代出现了纸,“入潢”则是针对纸张的保护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夫子

入潢

古代用黄檗染纸叫“入潢”。黄檗又叫黄柏,可做染料,也是中药,含有生物碱,具有杀虫卵的效用。

唐代规定一些官府文书、宗教经典皆用黄纸。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普遍采用黄檗纸制作书籍。敦煌石室的很多经书都是采用黄纸书写的,至今纸质完好,无蛀痕。此后,经宋、元、明、清,染纸入潢,防虫避蠹,始终没有间断。其中又有大胆的创新,如椒纸、红丹纸的出现。

《文房四谱》卷四:“贞观中,始用黄纸写敕制。高宗上元二年诏曰:'诏敕施行,既为永式,比用白纸,多有虫蠹。宜令今后尚书省颁下诸司诸州县并宜用黄纸'。”

《洞天清录》:“硬黄纸,唐人用以书经,染以黄檗,取其避蠹。”

1

古人在古籍保护时,首先重视书籍制作材料的整治。从竹简的杀青去汗,到纸张的潢染、浸椒以及浸染橡斗汁、胭脂汁,再到以万年红纸(红丹纸)装扉加衬等,都是古人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小宝

有趣儿,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知识呢。夫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保护方法吗?

还有很多,比如避蠹、曝书等。不过,得下次再详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小宝

明白喽,看来,最有趣的还在后面,嘿嘿。

知识拓展

关于“杀青”,你知道多少?

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曰:“古书止有竹简,曰汗简,曰杀青。汗者去其竹汁,杀青者去其青皮。”竹简在书写之前,要经过“杀青”这道工序。后世人们将“杀青”一词泛称为某件事情的完结,因此人们也常用“杀青”指影视作品拍摄完成。

点击查看答案

(内容来源袁东珏著《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基础知识》、朱振彬著《古籍修复探索与实践》)

唐小宝

少年

性格开朗,俏皮可爱,喜欢读书、善于思考。

唐夫子

高龄

待人和蔼,幽默风趣,博学多才。

唐山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