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灵活的战术和针对性的“反击”,乌军在沃夫昌斯克的防御体系已经稳定,并重创了俄军。

乌军总参谋部曾在17日的战报中称: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乌军“歼敌”10160人。而美媒《华盛顿邮报》17日对哈尔科夫战役的阶段性总结是:俄军确实“夺回”了一些土地,但付出的代价,尤其是人员损伤极其惨重。

当然不能仅听乌克兰的一面之词,也不能相信《华盛顿邮报》的说法,但有分析认为,俄军急调车臣武装“西部-阿赫马特”营等隶属于俄罗斯联邦近卫军部队增援沃夫昌斯克便足以说明两点:一是俄军并未拿下沃夫昌斯克。二是参与哈尔科夫战役的俄军“兵力”告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无疑是哈尔科夫边境线上的战略“要塞”。所以,在俄军突破沃夫昌斯克防线后,俄国防部兴奋地宣布“拿下了”此地。然而,现在看来,俄国防部有“提前预告”之嫌。

事实上,沃夫昌斯克仍有一半的土地控制在乌军手中,而且已经形成僵持模式的“巷战”。最主要是,战事居然越来越不利于俄军。原因有两点,一是俄方守军不足,且屡屡遭到乌军从后方发射的火箭炮攻击。二是进入巷战后,乌军比俄军对地形更加熟悉的优势发挥了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军要么会迅速“弃守”沃夫昌斯克等战略重镇,要么会将乌南或乌东战场上的乌军调往哈尔科夫增援,因为基辅政权不可能“放弃”哈尔科夫这个乌克兰第二大城市。

然而,乌军总司令瑟尔科夫既没有“弃守”沃夫昌斯克,也没有从其他战场上调集援军,而是采取了他自己所说“灵活战术和针对性反击”就破解了俄军的“招数”,使俄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丧失了“主动权”和“兵力规模”这两大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