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即血液常规检查,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基本的项目之一。它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计数和形态学观察,揭示出人体血液系统的基本状况,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血常规检查的各项指标及其意义,以及不同疾病的表现和应对措施,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反映体内红细胞数量及携氧能力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可以反映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和携氧能力。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为4.0-5.5×1012/L,血红蛋白含量为120-160g/L。若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测定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提示贫血。根据红细胞形态、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的不同,贫血可以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多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必要时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反映体内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以反映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5%,淋巴细胞占20%-4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5%-1%。当白细胞计数或分类异常时,可能提示感染、炎症、过敏反应等。如果白细胞计数增高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说明存在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增高且以淋巴细胞为主,说明存在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减少或免疫球蛋白异常,可能提示免疫系统异常。针对不同病原体采取相应的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措施。

3.血小板计数:反映凝血系统功能

血小板是血液中负责凝血和止血的成分之一。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凝血系统功能。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当血小板计数增高或降低时,可能提示血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血小板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增多、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凝药物和降低血小板数量的药物。而当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脾切除等治疗方法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反映红细胞大小差异程度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差异程度的指标。正常范围为11.5%-14.5%。当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说明红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可能有贫血的存在。当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说明红细胞大小不均一,可能是由于贫血或出血所导致的相关疾病,在疾病进展过程当中需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5.其他指标:提供更全面的血液系统疾病信息

血常规检查还包括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等其他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信息。例如,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液的浓缩程度和血容量是否充足;平均血细胞体积是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大小,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红细胞的大小是否正常。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血液系统疾病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6.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方法

(1)注意事项: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不当、药物影响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特别是在服用一些药物后可能会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或换药。

(2)自我保健方法: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及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自我保健措施。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都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对于贫血、炎症等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控制病情发展。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学检验的基石,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揭示人体血液系统的状态。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体内红细胞数量和携氧能力,还提示感染、炎症、血栓性疾病等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这些指标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梁伟/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