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穿衣物的仙女形象出现在公共场合如火车站候车大厅,是否适当这个问题,5 月 26 日,一位女士在太原出差期间,在太原火车站候车时,发现墙壁上的女性壁画未着衣物,对此提出了低俗质疑,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认为,在火车站这种公众场所展示这类画面实在是不合适的行为,与图书馆或者艺术馆等场所有所区别,恐怕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误导他们对服饰的认知观念。

针对此事,太原火车站方面做出回应,指出该幅壁画的创意来源于晋祠公园的一个古老传说,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仔细阅读了网民的评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位网友有些过于敏感,有点儿过于担忧了。

一位网友表示,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难道人类自己的身体都不能够正确地认知吗?另一位网友则表示,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们接纳各种事物,让他们学会用眼睛去辨别。

还有一位网友幽默地说,如果以后孩子们学习美术,要描绘大卫的雕像,学习医学时要观察病人的肉体,那家长们岂不是要疯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区的主流观点认为,艺术作品所展现的是文化和历史,我们应当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欣赏它们。

在此,作为一名太原市民,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要向这位从外地来到太原的女士表示感谢,她提出质疑和建议的初衷是好的,而且她还长途跋涉地赶过来,所以,作为东道主,即使我们并不完全认同她的观点,也不必过于苛刻。

审美观念因人而异,受到个体经历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在西方文化中,人体被视为美丽的象征,人体艺术、雕塑以及绘画成为了表达内心感受和探索美的重要方式,然而东方的美则相对较为含蓄。

虽然在古代也存在生殖崇拜文化,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并没有把它当作艺术来看待,而是当作信仰。现如今,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艺术,同时也意识到了人体强壮的肌肉线条和女性柔美的曲线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美,因此,在很多东方的雕塑、绘画作品中,已经大胆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女娲的形象,因为她代表的是天地开辟后万物初生的时刻,所以很多艺术家认为裸露上半身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这种感觉。当然,这也跟艺术创作者个人的审美认知和设计理念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这类作品放在火车站是否合适呢?火车站的人流密集,年龄层次多样,素质高低不一,显然相较于艺术馆、图书馆的观众群体更加复杂,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审美认知水平可能略显不足,但我认为这并无不妥之处,艺术本来就应该超越日常生活,发挥引领作用,对于艺术感知能力较弱的人群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普及,否则他们将会永远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之中。

也许在某些人对画面提出质疑之后,他们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了解,然后重新审视壁画中所呈现的人物之美,进而开始欣赏。

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家长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审美引导和文化教育,反而成为了一件好事。

部分父母忧虑孩子在看到此类壁画之后可能产生某些消极的观念,然而我认为这实属多虑之举。儿童的内心世界至纯至净,对待事物往往流露出成年人所无法企及的纯净与直白。若身为父母者能够给予恰当的引导,他们便不会受到任何负面影响。反之,这些壁画或许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更为丰富多元。

此外,现今的孩子们早已不再如同我们儿时那般拘谨保守。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与知识远胜于我们那个年代。仅凭一幅壁画,又怎能轻易地改变他们的品性呢?

因此,我认为这场关于壁画的争论实际上是一场涉及到文化以及审美差异的话题。我们应当避免对其产生过于片面的看法,更不能使用毫无根据的批评来全盘否定它。相反地,我们应以包容的态度去接纳它、品味它,从中学到中华文化的广博与深度,以及历史所赋予的深厚底蕴。

末尾之际,恕我慨然陈词:与壁画《仙女图》相关之种种纷争,实则错不在这些壁画中的鲜活形象,而在于那些对艺术与文明无知且盲目跟随舆论导向之人。他们非但未能理解艺术创意及文化价值所在,反而误解了蕴含在这幅精美壁画背后的丰富历史底蕴与深厚传统内涵。在此,衷心期望各位能以理性的态度去审视此事,切勿让此类无谓的争议再度上演。

以上便是我个人对此次壁画纷争所持有的观点以及内心深处的感悟。不知诸位对此又有何见解?是否亦认同这场壁画纷争实际上乃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审美观念的深度探讨?敬请诸位踊跃参与评论区的热烈讨论,共同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晋观天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内容及图片视频如涉及侵权等问题

请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