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围绕“产业兴旺”,在“特”字上做文章,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村企合作、家庭农场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让富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种植成为造福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以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

初夏时节,走进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平安堡村张二西红柿采摘园,整齐排列的普罗旺斯西红柿挂满枝头,清甜的香气扑鼻而来,果农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一派忙碌的景象。“我有7个大棚,今年种了2棚柿子、1棚草莓,其余种的菜。一个棚能收益2万元左右,总体效益挺可观。”采摘园负责人张伟星说。

平安堡村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草莓、油桃、葡萄、黄瓜、豆角、时令小菜等特色产业,在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上下功夫、求突破,农业生产由过去的“一季秋收”变成了“四季丰收”,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越来越多的农民搭上了“致富快车”。

“平安堡村共有465座大棚,占地面积1500亩,主要品种是油桃和草莓,几乎供不应求。还有不少大棚种蔬菜,都在早市、夜市上卖,或者送到果蔬市场,家家户户的收入都提高了不少。”平安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雪峰说。

农忙正当时,菌农喜笑颜。时下,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青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赤松茸也陆续进入盛产期,小伞状的赤松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个头饱满、均匀开伞,长势十分喜人。农户们手提篮筐穿梭其中,有条不紊地采摘、分拣、装箱,现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为了保证赤松茸的质量,采摘下来的赤松茸第一时间会被放置到冷库保鲜,经过严格分拣,根据需求包装后运送到市场上进行销售,或经电商物流销售到全国各地的客户手中。目前,全村赤松茸种植面积达14座大棚,品质和生长时限得到了有效提升,每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通辽市积极引导发展特色作物种植,扩大特色种植规模,增强农牧民致富的内生动力,鼓起农民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今年,通辽市将集中规划种植品类,引导群众坚持少而精,在种植品类选择上保持定力、高度聚焦。有意识地开发利用沙荒地、未利用地,抓好闲置设施改造重建,集中力量强化配套设施、推进社会化服务,形成组织化、规模化、区域化建设布局,全力打造区域竞争优势。同时,积极整合乡村振兴衔接、京蒙帮扶等项目资金,加强对设施农业的扶持,主动引进龙头企业牵引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把项目资金、技术力量、组织保障向设施农业园区集中投入,确保做一片成一片。(刘安琪、王凡琦、赵亮亮、扎来特)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