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刚刚解放的四川省开始筹备土地改革工作,为了尽快推动“土改政策”的落地与实施,政府在每一个行政村里都设置了一个“土改工作组”。

于是,在无数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一大批作恶多端的地主老财被打倒了,而那些分到土地的农民,也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不过,在四川省长寿县的一个村庄中,人们在进行土改工作时,却遇到了一位特别的“地主”。

这个地主面对土改工作队时面不改色地坐在自己的家中,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切的发生。

而当众人来到他的面前,要求其交出手中的土地和财产时,他却缓缓地从自己的衣袖里拿出了一张借据。

众人顺着他的手凝神望去,看见借据的底部,赫然写着一个名字:朱德。

看到这张“借据”,土改工作组的负责人觉得此事非比寻常,经过同志们的商议,此事被层层上报到了四川省委。

后来,四川省委的同志又将此事转报到了中央,当朱德元帅本人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他当即表示要让这位“地主”来北京。

面对大家疑惑的眼神,朱德元帅也不做过多的解释,直到那位“地主”来到北京之后,众人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那么,朱德元帅为何会给一位地主写下“借据”呢?当朱德元帅与这位故人在北京相见时,他们又会如何相处呢?在这张“借据”的背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一张泛黄的“借条”

1950年,四川境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土改运动”,与以往过去历朝历代所不同的是,本次土改的目的直指“消灭地主阶级”。

所以,各地的贫下中农对这次的“土改”爆发出了空前的热情。

在四川长寿县的一个村庄里,当地的农民也在随着土改工作组欢呼着,许多人自发地拿着已经分到手的工具和地契来到了一户地主的家中。

这家主人名叫傅德辉,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有钱人,大家本想着将傅德辉打倒在地,让他乖乖地交出这么多年来通过剥削获得的财产。

谁知,傅德辉看到冲进来的农民和干部,丝毫没有露出畏惧之色,只见他面色平静地坐在自己家的正屋中,好像早就料到了这一天的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名激动的农民上前准备与傅德辉好好理论一番,但他却冷冷地向四周扫视了一眼,看见这个地主居然这么嚣张,一些人的情绪则变得更加激动了。

最后,傅德辉不慌不忙地从自己的衣袖中拿出了一张“借据”。

此时,几个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挤到了人群的前面,他们仔细地端详着傅德辉手中的那张“借据”。

只见,其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借款的数额、时间,而在最后的借款人三个字后面则签着朱德的名字。

看到这张借据以后,众人瞬间愣在了原地,大家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朱德这位共和国的总司令居然会向一位地主借钱。

一些情绪激动的同志,不断高声叫喊着,认为傅德辉手中的这张借据是伪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傅德辉却坚称自己这张借据是真实的,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大可以拿着它去北京核实情况,看到傅德辉表现得这么胸有成竹,几个带头的干部意识到事情似乎并不简单。

为了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大家决定先将傅德辉的借条收起来,等到大家向省委汇报完情况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置。

很快,四川省委便派来了专人向傅德辉核实情况,人们来到傅家以后,立刻就开始询问这张借据的情况。

傅德辉告诉大家,这张借据当年是由朱德总司令亲自立下的。

而且朱德还告诉他,只要日后傅德辉在生活中遇见了困难,他就可以拿着这张借据去找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着傅德辉将事情说得有模有样,四川省委的同志们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最后这件事情被层层上报到了朱德总司令本人那里。

在得知傅德辉还活着的消息后,朱德可谓是喜出望外。

他亲自提起笔给四川省委的同志们写了一封回信:“德国留学期间有傅德辉此人,确向其借款100元整。”

接到朱德总司令的回信以后,四川省委的同志立刻将傅德辉手中的那张借条送到了北京。

那么,朱德当年为何会向傅德辉一家借走100块大洋呢?在得知了傅德辉如今的处境之后,朱德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总的“革命往事”

朱德与傅德辉之间的故事,还要从早年的革命经历开始讲起。

1904年,18岁的朱德原本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结果第二年北京便传来消息:统治了中国文化界两千多年的“科举制”都被废除了。

五年之后,实在走投无路的朱德选择来到云南讲武堂报名求学,此时的朱德年仅23岁,但他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身上独有的“军人气质”。

从讲武堂毕业以后,朱德因为作战英勇被他的上级连连擢升。

虽然朱德年纪轻轻就在队伍里当上了“军官”,但他发现,他所在的这支部队里,几乎都是一些“老兵油子”,这些人打起仗来自由散漫,平日里以劫掠百姓为乐,朱德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目标”。

于是,他陷入了一片深深的迷茫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朱德经过一些进步人士的介绍,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之后,朱德的心中如获至宝,他立刻向组织上提出“进一步学习革命理论”的愿望。

此时,组织上正要派一批同志前往德国深造留学,朱德经过组织上的考察,被认为是一个品学兼优、信仰坚定的人。

所以,1922年朱德便踏上了前往德国留学的旅途,在德国留学生活的经历无疑是朱德一生宝贵的财富。

在那里,他遇见了周恩来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此时的朱德还没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的心中也无比向往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德国留学的岁月里,朱德每天都会跟着同学们一起上街开展政治活动,为了摆脱别人对他“出身军阀部队”的刻板印象,朱德总是冲在最前面。

但是,朱德这样做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朱德长期参加各种进步的政治活动,他很快就被列入了德国警方的“监视黑名单”。

在中国留学生们组织的政治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之后,朱德便收到了德国政府的“驱逐令”。

根据这份驱逐令,朱德必须在半个月之内离开德国境内,否则,德国警方便会上门将其逮捕,然后将他强制送出国境。

不过刚好在这个时候,组织上也给朱德发来了一封命令,当时,组织上正好要派人去苏联继续留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朱德在得知这些情况之后,感到喜忧参半。

让朱德感到高兴的是,苏联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疑是他心目中的圣地。

如果朱德能够去苏联留学,那一定对其学习革命理论有着不错的帮助。

但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当时的朱德:朱德如果要前往苏联留学,就必须要筹措一笔路费,但当时的朱德几乎没有固定收入,很难拿出这笔钱来。

朱德就留学的经费问题向组织上作过报告,但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也错综复杂,组织上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来资助朱德留学了。

因此,朱德当时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直接放弃留学机会乘船回国,要么就想方设法凑足路费去苏联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