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247篇原创文章,作者:寄居蟹

作者简介:寄居蟹,山东人,曾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军事类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喜欢撰写冷门装备,但不是技术党。

全文共3497字,配图7幅,阅读需要10分钟, 2024年5月30日首发。

新中国在20世纪的坦克研制工作,由于大量历史资料的披露,目前具体情况已经能够根据公开资料大体勾勒出来,但是这其中却有一款神秘型号,关于该车的相关记录有两种,但是描述却是相反的,这一问题不仅在国内存在,还引起了外国网友的讨论,这就是79-II型坦克。在这里笔者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79-II式坦克为数不多的照片,其实从外观上看,79式当年也是最为现代化的五对轮系列

其实79式坦克本身就是一款高端坦克。上世纪70年代文革结束后,我国开始借着自1972年开始的与西方关系逐步缓和的大趋势,也开始在军事方面与西方加强交流,尤其是在1978年中美建交之后,中国和西方的军事交流不断加速。

在诸多合作项目中,引进当时北约标准坦克炮L7型105毫米炮和相关的火控系统的项目代号“三七工程”,是当时陆军合作项目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看起来就是一门炮和“火控系统”但实际上子项目很多,大体上包括火炮本身,配用的全套弹药,火控系统本体(含稳定器、弹道计算机、观瞄设备等)、夜视设备等。同时我们不是简单的买了几套成品设备,还同时引进了相关设备的生产线,尤其是火炮本身的生产线。

有趣的是,当时中苏关系尚未恢复,苏联视中国为东方对手之一,双方为了避免过度刺激苏联,因此各种设备并不是从同一个国家引进,火炮及其生产线由奥地利提供,火控系统本身由英国提供,防火抑爆装置、热护套等则由以色列提供。

图2.  79式坦克在行进中,注意其炮长瞄准镜和重型热护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79式坦克在行进中,注意其炮长瞄准镜和重型热护套

设备到位之后,为了稳妥起见,有多个改进方案,从低到高不等。最低端的方案就是59-2,就是在59-1的基础上直接将主炮换成L7,其他没什么变化。最高端的型号则是79式,能用西方设备的地方都上了西方设备。其实79式1981年改装出样车后到1986年才定型命名,之前称为69-III型,也就是在更先进的69式坦克上进行改进。

有关于79式的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最核心的其实就是37A扰动式火控系统,也就是带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的TSFCS型简易火控系统,我们进口的是英国马可尼公司的产品,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这种火控系统可用于昼间或夜间短停对运动目标精确瞄准射击,在1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达80%以上。夜视器材性用二代被动微光夜视器材取代了69式坦克的红外夜视器材,从而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在防护方面加装了带滤毒罐和增压风扇的集体三防系统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

而这款神秘的79-II是1984年开始设计的。按照当时的习惯,这应该是一种出口型坦克。但是有关该车的配置,具体有两种记载。

两种记载都有焊接炮塔格栅,安装烟幕弹发射器,并换装轻型热护套。但是一种提到该车安装了热像仪,进一步提高了夜战能力;并且增加了炮控系统电液复合式双向稳定器,车长具备超越射击能力,换句话说就是79式的更高端版本;另一种记载则是将79式的37A火控系统降级为带步进电机的自动装表火控系统,其他部分设备也有调整。

其实记载相同的地方都能从外观行看到,但是核心内里是看不到的。并且由于中国和西方达成的15年内不得出口三七工程的系统的协议,79-II式坦克仅仅改装出了一辆样车,并没有能够出口,同时也没有装备我军。这就导致了我们这样的开源研究者很难知晓里面的情况,只能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自动装表火控系统原理,虽然比不了二代扰动式火控系统,但是比没有火控的老59强多了

笔者的推断是这样的,很可能两种记录都是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当时我军自用的装备相对技术都比较低,即使引进了西方技术进行改进,考虑到我军规模和军费开始,其技术水平也不高。但是对于想要进口我国装备的国家来说,钱往往不是问题,主要是受到政治因素印象,所以他们对与我国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并不满意,因此很多时候会要求我国使用西方先进电子设备改进我国出口型装备。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我国当时现役最先进的坦克79式(甚至之后的88B\A式坦克在很多子系统上都不如79式)基础上在研制更高端型号用于出口,笔者认为合情合理。所以79-II型很可能有安装新式高端火控系统的方案。但是前面提到了囿于双方的协议,即使从西方引进了这些设备,79-II型也不可能实现出口。

图4.  79式主炮由重型和轻型两种热护套,这辆车装备的就是重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79式主炮由重型和轻型两种热护套,这辆车装备的就是重型的
图5.  这辆79式则装备的是轻型热护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这辆79式则装备的是轻型热护套

不过作为高端型号,79式的造价要比老59、69贵得多,最终也不过生产了300多辆。上世纪80年代初,正好是苏联军事力量如日中天的时候,不论是西方《第三次世界大战》系列小说的热销,还是苏联“西方-81”大演习展示出来的苏军强大的突击能力,当时无论是北约还是中国,面对苏联装甲集群的压力都是巨大的。

在先进的79式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降级,获得一款价格低于79但是性能高于59的新一代坦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整个37A系统中,火炮本身是不能降级的,降了就没意义了,因此保留105炮,除此之外最贵的应该就是37A火控系统了,将其降级为改进型自动装表火控系统,虽然部分降低了首发命中率,但是考虑在面对苏联军队的时候,我军还是以防守为主,并非完全不能接受,再说即使如此,也比我们大量装备的白板59强得多。其他的,应该和79式差不多。

图6.  79-II式坦克正面照,注意其炮长瞄准镜和79式并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79-II式坦克正面照,注意其炮长瞄准镜和79式并不相同
图7.  由于59-II更便宜,因此79-II最终未能量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 由于59-II更便宜,因此79-II最终未能量产

因为前面的高端方案无法出口,因此就改装了一辆样车测试,甚至有可能都没有实际改装;而这个预计可能装备我军的低端版本,实打实的改装出了样车,或者说是将高端版本设备拆卸后重新改装,并进行了测试。

不过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即使是59-2这样的型号也能够实现79-II型的主要作战能力,还便宜不少,而综合性能更好的88系列坦克研制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毕竟后者在装甲防护上也有一些进步,所以低端版本的79-II高不成低不就,最终也就只能停留在方案和样车层次上了。

- 全文完,敬请期待下一篇! -

作者寄居蟹的作品快速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