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的原理非常好理解,正像网上调侃的一样:只要我吃得足够快,肥肉就追不上我。只要飞机飞的快,原子弹就炸不到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跑的够快!装的够多!选择什么飞机

投放原子弹,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扔完就跑,刚刚跑出范围,原子弹就爆炸。那就飞上1万米?先不管当时的技术可不可以达到,关键是从扔下原子弹到爆炸是有时间的。

他不像现在,很多的武器都可以遥控。你可以把原子弹想象成一个巨型的手雷,从拉响手雷的引线,到爆炸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有时间限定。原子弹也是一样的。

所以说如果你飞得太高,飞行员倒是安全了。但是在半空中就爆炸了,到达地面只是微弱的冲击波,震撼效果不够大。后来科学家计算,600米高空爆炸威力最大。

这是简单的高中物理学知识——原子弹以V。的速度做平抛运动,已知从投弹到爆炸时间是M秒,距离地面高度600米处爆炸。问:原子弹最佳抛出的高度是多高?(g取9.8N/kg)

(高中物理知识就可以算出来,实际数据带入后,可得最佳投放高度是6英里=9.6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已经确定了爆炸的高度,以及从抛出到爆炸的时间。那么是不是只需要在计算,爆炸的冲击波对逃跑飞机伤害最低的距离?

(实际计算距离爆炸点8英里=12.8公里位置,就可以保证安全程度。)

从抛出到爆炸冲击波到达飞机的时间T内[T=T抛出到爆炸时间(43s)+T冲击波到达飞机时间],飞机可以到达10公里之外,就可以保证安全。

如果这样来看,是不是只要飞得足够快就可以了?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不要忘记另外一点,想要飞得足够快,飞机的体型一定要小,质量一定要轻。但是满足这两个条件,又不能满足装原子弹的条件。(原子弹几吨重)

最后权衡来权衡去,选择了当时美国制造的b29轰炸机。在整个第2次世界大战过程当中,B29轰炸机是亚洲战场当中主要使用的轰炸机类型,被称作史上最强轰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行员和工作人员与B29合影

这个飞机具体的性能,我就不给大家具体介绍了。但是大家只要记住,这架飞机非常能装量,几吨的重量对他来说小case。跑的非常快,属于同类型中最快的机型。

怎么扔?怎么跑?怎么保证安全?

扔出原子弹非常简单,只要设定好特殊的按钮,直接从轰炸机的舱门当中抛下来。就像定了闹钟一样,在预定的高度、预定的时间抛下来,也将会在预定的位置和时间爆炸。

怎么逃跑?是快速的上升?到达这架飞机的最高可达高度——4万英尺的高空?还是说和原先飞行的方向一致?或者说反方向逃跑?

快速拉升很难达到,因为这种飞机是轰炸机,体型巨大。能够飞起来已经不容易了,再让它垂直升降,就更加困难了,这种方案被否决掉了。

和原先飞行的方向一致?不要忘记原子弹被抛出去之后,它并不会垂直下落,因为他有一个和飞机一样的初速度。如果和他同方向飞行,距离根本没有拉多远。

这种情况的话(假设理想状态下),相当于飞机做的是初速度为V。的匀加速运动,原子弹做的是同方向的匀减速运动,只是还多了一个垂直向下的匀加速运动。这种方式否决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选择的是反方向逃逸!但是又碰到了问题,人走在路上想掉个头非常容易,但是一架时速将近500多公里每小时的飞机,你想让他掉个头,那就很难实现了。

飞机怎么掉头?他不像人一样转个身就行,绝大部分飞机掉头是在空中“画圈”。但是180掉个头有点浪费,没必要掉这么大的弯。最后发现只需要空中掉头155度,就可以很快的逃离现场了。

(但是空中画圈会拉低高度,也是很考验驾驶员的技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了。实际拉低了500米,还算好。)

现场实施怎么样?完美逃逸!

理论上是这么设计的,但是实行起来可能不简单,不过美国也有这样高超技术的驾驶员。1945年8月6号上午九点左右,飞行员投下第一颗原子弹。

之后迅速以155度的角度掉头,这个也是当时速度下,允许的最小掉头角度,再小一点飞机尾巴就折断了。随后飞机开足了马力朝着远处逃逸,随后第二次投放也是如法炮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在计算投放高度

虽然考虑的这么全面,但是现场投放的时候,也是差点出了问题。根据当时的飞行员回忆:

……冲击波重重的打向我们,当时我紧紧抓住操纵杆。虽然我们已经飞了很远,但是仍然感觉就像是被人狠狠的抽了一把。不过这种情况持续时间很短,我们也很快的飞离了冲击波的范围。

后来有记者采访当年投放原子弹的两位飞行员,你们后悔投放原子弹吗?他们非常坚定的回答:从来没后悔过。两个人一个人活了94岁,一个人活了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