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万物都是假的,甚至宇宙本身也是假的”这句俗语并不是某个怪异的宗教人士所讲,而是人们常常在谈论宇宙时,会引用的几句话之一。

但究竟是什么让人们会得出眼前的宇宙是“假”的结论呢?

其实这句话的解释并不复杂,而且是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的。

人类的视觉虽然是看世界的一大途径,但这种途径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因为光速是有限制的,所以人们所看到的天体大多都是历史上的星体。

那么既然这是事实,宇宙本身真的是“假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宙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样的?

又是怎么让我们看到这个真实状态的呢?

视觉是看世界的一种途径。

在宇宙产生的138亿年中,宇宙诞生并存活下来的时间为138亿年,这似乎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但其实在宇宙的时间尺度中,这样的时间也不算太大。

在宇宙最初形成的几秒钟中,宇宙就产生了如今复杂的结构,通过自身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星系和行星,直到地球的产生才有了生物的诞生,这也才使我们能够通过眼睛来观察世界。

人类通过眼睛观察世界,主要是依靠人们眼睛的外部结构和眼睛自己的光学系统。

眼睛由眼球和视神经两大部分组成,而且眼球又可以分为结构上的多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眼球上的角膜和晶状体,这两个部分分别扮演着眼睛的“窗户”和“镜头”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光照射下,通过人的角膜“窗户”先将光线引入到眼球内部,然后再通过晶状体的“调焦”作用,使人眼的“屏幕”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最后这个影像就能通过视神经传送到人的大脑中,使人“看到”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光线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眼睛所能接收的是光线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视觉中光线是由哪里来的呢?

人类所能看到的光线,就是太阳所发出的可见光线,这是光谱中的一个窄波段,光谱中还有很多种波长的光线,如超紫外线、红外线、微波、射线等等。

而这些光线的波长在人类眼睛中都是无法观测到的,眼睛只能观测到能量在380nm-760nm波段的光线,这个波段的光线就是可见光。

因此眼睛所看到的就是电磁波谱中的一个波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自然界中有太多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现象,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这些波长的电磁波所展现出来的现象都各不相同。

因此科学家发明了能观测到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望远镜,人类才能观测到很多外太空的星体和现象。

如果没有望远镜,人类只能观测到可见光的现象,而很多星体和现象都是通过其他波长的电磁波所发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速衰减,看到的天空都是过去的。

无论是在观测天文现象还是在观测其他现象,光速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光速就是能量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其大小为每秒30万公里。

在真空中的物质都是没有阻碍的,因此光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就是一个恒定的值,这就导致在不同的位置上观测到同一个物体所花的时间是一定的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