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庆祝已故新浪潮导演雅克·德米代表作《瑟堡的雨伞》上映60周年,这部获金棕榈大奖的经典音乐剧情片的最新4K修复版本,在刚刚结束的第77届戛纳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进行了首映。

作为法国第一部彩色音乐片,《瑟堡的雨伞》于1964年第17届戛纳电影节获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技术大奖等多项殊荣;并在第37、38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多项提名。

今年的修复版《瑟堡的雨伞》由瓦尔达和德米的儿子马修·德米及女儿罗莎莉·德米·瓦尔达共同监督,由法国广电CNC、香奈儿CHANEL和音乐家著作权公司SACEM联合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奈儿CHANEL对电影修复计划的支持,聚焦品牌创始人嘉柏丽尔·香奈儿设计服装的经典电影。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针对这部阿兰·雷乃的代表作,Studio Canal使用原版底片,逐个扫除影片中的划痕,质感更为细腻,制作成4K数位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香奈儿再次支持让·厄斯塔什的《母亲与娼妓》的修复工程,该片于1973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影片修复版于第 75 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呈现,并于2022 年 6 月 8 日在影院公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伯特·布列松的《布洛涅森林的女人们》

也在CHANEL支持修复的名单中

今年香奈儿支持修复面世的《瑟堡的雨伞》,封存着20岁的凯瑟琳·德纳芙的珍贵影像。而如果究其经典又百看不厌的原因,雅克·德米的剧本是重中之重。

《瑟堡的雨伞》的文本创作遵循典型的三段式,设置四个高潮:第一部分“分别”末尾处吉纳维芙与居伊的火车告别;第二部分“缺席”开端吉纳维芙和卡萨德一起吃国王饼,吉纳维芙同意与卡萨德结婚;第三部分“回归”末尾处吉纳维芙与居伊重逢。工整的结构、规律的跌宕起伏是本片既简单又耐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爵士大师米歇尔·勒格朗的配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为影片创作的主题曲在开场著名的“雨伞芭蕾”处响起,奠定影片的忧伤基调;

同样的曲调分别在男女主角的告别和多年后的重逢处再次出现。阿涅斯·瓦尔达曾透露:“当米歇尔找到一个漂亮的旋律,他就会叫我们下去听,他会说,这里是第三条手帕,他们想让观众哭。”(《雅克·德米的世界》)

细观人物关系,吉纳维芙与丈夫卡萨德的关系是带着肩头指向的线条,由吉纳维芙的母亲推进:一起吃国王饼是吉纳维芙母亲设计的圈套,这次进餐是两人婚礼的前奏,吉纳维芙被逼接受卡萨德为自己的国王。而吉纳维芙与居伊之间则是一个空转的圆形,即使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但两人在这场关系中,无所改变。而这,也是米歇尔·勒格朗选用同一个曲调的根本原因,他要展现的是幻灭和永恒的共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歇尔·勒格朗

在雅克·德米的创作序列中,《瑟堡的雨伞》并非一个独立的作品,它与导演的前两部长片《萝拉》《柳媚花娇》组成爱情三部曲。这个系列共述同一个主题:等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萝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媚花娇》

吉纳维芙和萝拉有着同样的命运,独自孕育着腹中的孩子,等待音信渺茫的爱人。德米似乎又有意在不同的作品中,细分女人们相同命运中的细微差别:

吉纳维芙是美丽脆弱的,她犹豫不决,需要一个像伞一样保护她的男人,她没有太多的力量去等待,去将爱情当作信仰。这样一个处于纠结和延宕的人物,德米赋予她优雅静态之美,一抹温柔的弧线;而萝拉则是一个一刻不停的女人,她有很多细碎的肢体语言,这构成了人物自身的韵律和动态魅力,一时间,我们不一定能看清她的脸庞,但她的轮廓和魅力则深入人心,这样一个如音符般跳跃的女人,拥有视爱情为信仰的坚定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纳芙凝视镜头的面庞,有着沉静的力量。

相同的人物串起了这三部作品:迷恋萝拉的卡萨德走进《瑟堡的雨伞》,赢取吉纳维芙,继续他的爱情悲剧;《柳媚花娇》中年老的萝拉被追求者谋杀肢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萝拉》的故事总能令人想起侯麦更具哲学意味的《冬天的故事》:“我只能和令我疯狂的人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瑟堡的雨伞》中,卡萨德回忆起《萝拉》中南特的波默海耶廊街

对萝拉来说,爱情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她在《萝拉》中等来了童话结局。

对《柳媚花娇》中的杀手而言,爱情也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他选择毁灭。

对吉纳维芙和居伊而言,答案不明,但可以有第二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瑟堡的雨伞》有着属于它的社会写实价值:阶级鸿沟与残酷战争。影片的最后一组镜头,并非定格在离去的吉纳维芙和落寞的居伊,而是玛德琳和孩子的归来,以及居伊的欢欣。这组重要的镜头传达出雅克·德米对爱情的现实化处理,或者说解构。

关于爱情,德米给出的答案犹如万花筒,而在他的作品中,有一个恒定的元素,那便是父亲缺席的孩子和美丽的母亲。

在《瑟堡的雨伞》中,这样的形象是一对重影:吉纳维芙和弗朗索瓦丝,吉纳维芙和自己的寡母。这样的人物组合还出现在《萝拉》中:萝拉和儿子、以及洛朗偶遇的塞西尔母女。在《天使湾》中,让娜·莫罗和保罗·盖尔演绎了这一模型的变奏。没人能忘记雅克·德米遗作《3张26日的票》中由玛蒂尔达·梅和弗朗西丝·法比安饰演的母女。这一对人物模型的灵感或许来自小德米和母亲极为深厚的母子关系,或许来源于他的童年回忆——邻居家怀孕的少女,或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避孕药在法国尚未推广,堕胎尚为违法导致的社会症结。除此之外,舞女、水手和港口也是雅克·德米以童年回忆滋养的创作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娜·莫罗在《天使湾》中饰演一个以赌博为信仰的女人,最终爱情成为她新的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瓦尔达为雅克·德米拍摄的传记片《南特的雅克·德米》中对其未婚先孕邻居少女有所展现

上世纪20年代,美国歌舞片崛起。二战后,年少的雅克·德米浸淫其中。正如他所说:“在唱歌的时候,我发现更多的乐趣,它不能再温柔再激昂再猛烈了,更激进更温和,任何东西……这就是吸引我的东西,那是一种语言,我的语言。”(《雅克·德米的世界》)

由于资金的限制,德米并未在一开始就能以自己热爱的方式——色彩与歌舞来制作电影,他以新浪潮其他导演低成本的制作方式拍摄了自己的首部长片作品《萝拉》(1961),紧接着以同样的方式拍摄了第二部《天使湾》(1963),这两部作品被黑白的虹膜覆盖,有着心跳般的现代性,极具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新浪潮作品特质。

1963年,雅克·德米的《瑟堡的雨伞》方案获得制片人玛格·博达尔(Mag Bodard)的青睐,后者认为这部全是歌声的作品将是是独一无二的,毫无重复之嫌。

在创作《瑟堡的雨伞》时,米歇尔·勒格朗将演员和歌手聚集在一起,一起确认对白唱腔的细节,令一切尽可能接近无缝连接。关于载体,对雅克·德米来说,传统轻歌舞喜剧片中叙事与歌舞之间的切换打破了作品的整体性。而《瑟堡的雨伞》的独特之处在于保持了这种整体性,作为音乐剧情片,它的歌是贯穿全片的,每一句台词都是被唱出来的,词与音乐之间毫无区隔,人物们成为百灵鸟,对白以一种极具流动感的方式被唱出来。

如果我们还记得戈达尔是如何在《筋疲力尽》中将巴黎大街上的行人尽收镜头中的,如果我们还能忆起阿涅斯·瓦尔达在《五至七时的克莱奥》的开片是如何令科琳娜·马尔尚与街上人群融合又保持疏离,我们或许能够确认新浪潮的这份魅力在雅克·德米的歌舞片中依然留存——他将好莱坞制作传统的专业摄影棚替换为日常自然的法国街景;当然,他保留了些许传统,瑟堡是重新设计和装饰过的,实地拍摄引入了摄影棚灯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论《瑟堡的雨伞》,我们无法绕过它最让人痴迷的部分——色彩、布景、和服装。

《瑟堡的雨伞》中的空间是真实的瑟堡与雅克·德米的幻想交织的产物,那些像马卡龙般缤纷的色彩,糖果般甜蜜水晶般梦幻的布景和服装,给予影片轻盈特质。玛丽·科尔曼 (Marie Colmant) 在传记《雅克·德米》中,将《瑟堡的雨伞》形容为“歌唱的马蒂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蒂斯自画像《国王的哀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鹦鹉和美人鱼》这幅画出现在侯麦的《春天的故事》里,喜爱色彩的导演似乎都大概率钟爱马蒂斯

影片美术指导伯纳德·埃文 (Bernard Evein) 负责创建调色板和壁纸草图,雅克·德米要求电影服装设计师杰奎琳·莫罗 (Jacqueline Moreau) 将服装与布景壁纸达成完美搭配。杰奎琳·莫罗购买服装的选择决定了伯纳德·伊文在最后一刻创作壁纸;或者相反。从粉红粉蓝色亮黄,到杏橙色到焦糖棕色,影片的服装与布景营造出浓郁的50年代特艺色彩风格(Technicolo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影片的色彩运用总能令人想起韦斯安德森,人物的衣物和环境属于同一个色彩系统,互相呼应。

《瑟堡的雨伞》像潮水,越过电影节,流向文化与时尚界。当年仅20岁的凯瑟琳·德纳芙为了影片拍摄,一改当时流行的蜂巢发型,将心爱的刘海全部梳到后面,扎上蝴蝶结发带时,法国街头的人们开始慕名模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纳芙的新发型由瓦尔达亲手塑造,将刘海视为自我保护之物的德纳芙在新发型中倍感赤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纳芙在《瑟堡的雨伞》和《驴皮公主》中有着相似的造型中分大刘海

吉纳维芙在多雨的瑟堡穿上那件灰白色风衣,露出三色交织的格纹内衬,微妙地折射出Burberry在20世纪60年代的风头正健。而在两人约会时经过的街边鞋店André,则是当下仍为法国人喜爱的平价百年鞋履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 世纪20 年代,Burberry格纹首度被运用在品牌防渗雨服饰的内衬上,风衣被好莱坞采用,糅合英气、神秘,打造中性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瑟琳·德纳芙曾多次在她的电影场景或巴黎街头穿上这类基本款女装。例如《冷血惊魂》

在电影的前两部分,吉纳维芙的风格都充满了单纯和欢乐:柔美的扇贝边外套、马卡龙色羊毛衫、简洁又可爱的直筒连衣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直筒连衣裙更成为德纳芙和姐姐弗朗索瓦丝·朵列在《柳媚花娇》中的主要行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纳芙与姐姐弗朗索瓦丝·朵列

卡米尔·塔布莱(Camille Taboulay)在1996年10月18日出版的《电影手册》中提到这条有趣的幕后:由于拍摄资金的限制,德纳芙甚至从自己的衣橱中拿出一件香奈儿衣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吉纳维芙与居伊的重逢时,她穿着黑色连衣裙和裘皮大衣,将曾洋溢着青春的发丝盘成熟复杂的发型,显出一丝庄重,令人想起德纳芙在特吕弗电影《最后一班地铁》中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影的第三部分,吉纳维芙隐去,大部分画面留给了居伊和玛德琳,两人坐在咖啡馆里,咖啡馆的墙壁是橙色的,玛德琳的裙子是橙色的,盖伊穿着棕色西装到来,正如罗萨利·瓦尔达所言:居伊已经开始完美融入玛德琳的世界,他已经放弃了吉纳维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理,当吉纳维芙和她的追求者卡萨德在海边漫步时,女孩穿着颇有克里斯汀·拉克鲁瓦 (Christian Lacroix)式异域风格的蓝底明艳印花裙,外搭纯白色大衣,脚踩黑色皮鞋,我们将惊讶地发现,卡萨德的蓝色衬衣、白色西装以及黑色皮鞋,严谨地与吉纳维芙的衣着呼应,而非美学上的搭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在这种契合中,两人完成了归顺于现实的感情的结合。而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国王饼的暗示,吉纳维芙与卡萨德在珠宝店第一次偶遇穿着的白色大衣则是她婚纱的前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军蓝色格纹印花,似乎是上世纪50-70年代法国电影中众女神们不可绕过的时尚元素

2014年9 月 11 日至 14 日,巴黎沙特莱剧院以交响乐形式重新演绎影片《瑟堡的雨伞》。由米歇尔·勒格朗执导,这再合适不过。

前 Azzaro 设计师凡妮莎·苏厄德 (Vanessa Seward)则为舞台版本提供服装设计。

显然,受到电影的启发,凡妮莎·苏厄德选择通过鲜艳色彩和色彩的丰富组合来展现日常服装的诗意:六十年代风格连衣裙、黄色和红色风衣、纯白色婚纱以及条纹上衣和牛仔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凡妮莎来说,如果必须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影片对当代时尚的影响,MiuMiu将是第一选择:青春的玲珑线条,裹上糖果般甜腻的色彩——泡泡糖粉色、柠檬黄或蓝色乙烯基。将平庸日常投入梦幻的细粉中,让一切看上去浪漫、令人向往。正如吉纳维芙总捧在胸前的蓝色透明丝巾,它包裹着一颗轻盈悲伤的心,品尝着略带甜苦参半的糖果。

在冰岛歌手比约克的歌曲“It’s Oh So Quiet”的MV中,这位音乐精灵虽保留着她的黑发,但直筒裙、海滨城市元素、修车厂、色彩、爵士风格曲调和节奏,都将我们带回《瑟堡的雨伞》所创造的世界中。

而当Björk唱道“You wanna laugh you wanna cry, You cross your heart and hope to die”,无疑再次唱响吉纳维芙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 亲 与 娼 妓

《电影手册》 力荐:那部你每年都会重看的电影

今年,在马里昂巴德

原生触碰,炽烈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