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逆向消费,在深圳找到了自由之感

港人的北上热潮成为了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北上的旅客数目远远大于来香港游玩的内地民众。与挤爆的北上关口和高铁相比,香港的街头冷冷清清。在疫情开放之后,虽然内地的游客逐渐增加,但与十几年前的黄金时期相比,内地游客来港数目不如预期。

更让舆论揪心的是如果连本地人自己都不愿意留在香港游玩消费,那谁来支撑香港的餐饮业和旅游业?有间本地媒体到香港知名景点长沙湾采访留在香港游玩的一家人,媒体问妈妈为什么留在香港玩,妈妈的回答因为两个儿子的回乡证还没办好,所以只好留在香港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人北上消费游玩的风气不是突然在这次复活节爆发,从去年媒体报道大批港人前往深圳的大型量贩店Sam's Club开始就有迹可循,主打会员制平价的山姆俱乐部恐怕都没有想过有这么多的港人宁愿花几百元参加当日旅游团过河来深圳采买。因应这股风潮,香港本地的旅行社设计了专车接送行程,港人逆向消费热在Costco于去年底营业后达到一个小高潮,媒体报道了在开幕当天排队的上千人中港人占了三分之一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逆向消费港人的逻辑也十分简单,加上车钱和旅游团的费用,在深圳大卖场买日常用品和食物的费用依然远远低于香港。更有经验的香港消费者就不需要仰赖旅游团,他们开始探访深圳一般的超市和街市,买一只全鸡的钱就弥补了交通花费。

原本大陆的电子交易让依旧习惯使用纸币交易的老一辈港人有所惧怕,在支付宝完善了香港本地金融与内地交易平台间的联系后,香港人发觉原来在深圳消费让他们找到了久违的自由之感。一家四口一天假期消费不会让荷包大出血,深圳的商场也原本想象地要干净有质感,最重要的是对家庭友善。

打破垄断资本闭环,用脚选择优质服务

香港人的逆向消费和旅游更深层地反映了在过去30年间香港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香港人食衣住行都生活在大型垄断性资本的阴影下,地产开发商通过公共舆论的操纵,人为地打造了所谓香港土地缺乏的论述,同时土地开发成为香港特区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与私人土地开发资本密切配合,在房地产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他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就被牺牲了。

垄断性资本同时控制了香港的零售业,大型餐饮业和能源,房地产作为物价之锚,注定了香港其他物价不可能低。

在深圳崛起之前,香港的垄断性资本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香港人为垄断性资本打工,向银行贷款买旗下地产开发公司的房子,在相关企业的超市买日用品,在游乐区消费。

本地垄断性资本背后是更大的国际资本大鳄,这一个闭环完美无缺,绝大多数的香港民众终其一生就是在这资本的永动机下成为被吸血的对象。

对这样的垄断性资本闭环而言,最可怕的是当被吸血者突然发现另一个系统的存在,而这另一个系统提供了不但更廉价还更优质的服务。对现在的香港普通百姓而言,深圳和大陆就是这样的一个替代系统。

当香港民众讨论为什么去深圳消费游玩时,除了价格因素外,服务质量也常被提及。在过去通常是内地游客提到香港的服务业歧视内地游客,比如曾经的「蝗虫论」;然而如果连本地人都说香港服务的坏话,那表示一定有其原因。这其实反映的是在高租金和成本的约束条件下商家的选择,提高翻桌率才能赚钱,如果不愁客人来源,这的确是最优解。然而时移世易,今日的本地人用脚做出选择,除了摆脱高价格外,他们也希望好的服务。

深圳城市开放与多样,「莫欺少年穷」

深圳的崛起除了本身后发经济在成本上的优势外,恐怕令许多香港人吃惊的是城市的开发和开放和多样性。就以汽车来说,许多香港人到了深圳后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国产的汽车品牌,从一辆不到5万人民币的五菱宏光到破百万的比亚迪仰望,从性能到价格上完胜外国豪车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号称自由市场的香港,只有少数的牌子流通。深圳处处可见的电动车充电桩和高科技服务,整齐干净的街头,高度绿化的都市,与过去媒体舆论塑造的大陆形象大为不同,每一区都有特色。比如深圳园岭地铁站附近聚集了数十家不同类型的独立咖啡店,令许多外来游客震惊,而南山湖沿深圳湾的滨海公园是深圳科技业与自然环境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