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6月5日电 (陈琦、刘敏)在全国创新完成“两江游”船舶尾气深度治理;通过推动“无废医院”细胞建设,实现全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6月4日,在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渝中区生态环境局通报该区1-5月生态环境工作成效。通过精准施策、多措并举,今年1-5月,渝中区在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和无废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绩。

创新“两江游”船舶尾气深度治理

预计年减排氮氧化物可达60吨左右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唐茓誉介绍,今年1—5月,渝中区坚持交通、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及生活源“四源”防控,在全国创新完成2艘“两江游”船舶尾气深度治理,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全域低排放示范工地,实现城市道路机扫率达95.7%,发布空气污染预警等举措,确保辖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增加。

在重庆,乘坐“两江游”船看两江四岸美景是不少外地来渝游客首选。常年高频运行的“两江游”船舶也带来了大量废气污染问题。为此,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渝中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内河在用船舶尾气污染治理,其中一项举措,便是为船舶加装SCR系统尾气后处理装置,通过这一处理装置,实现船舶尾气氮氧化物削减率超90%,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重庆“两江游”船加装尾气后处理装置。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唐茓誉表示,目前,渝中区已完成2艘“两江游”船舶尾气深度治理,待辖区7艘“两江游”船舶全部实现废气高标准治理后,预计年减排氮氧化物将达到60吨左右。同时,这一有效治理举措也将为全国内河船舶尾气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推进建设“无废医院”细胞

实现辖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目前,重庆正大力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渝中区也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新路径”,印发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等领域相关文件20余项,制定城市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工作规划和综合治理方案。

唐茓誉介绍,目前辖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居全市前列。其中医疗废物数字化管理创新经验入选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定制的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走街串巷”收医疗废物。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了解,目前渝中区共有400余家医疗机构,每年产生医疗废物近4000吨。但因地形限制、建成时间较早等原因,渝中区大中型医疗机构存在医废暂存间面积小,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推进“无废医院”细胞建设,渝中区制定了《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技术指南》,实现辖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其中,通过对全区53家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实施配置智能称重设备等升级改造,43家医疗机构配置AI智能监控设备,开发配套二维码和微信小程序,将计重、监控、流转等数据接入全区医疗废物信息监管平台,从而实现大中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安全收运全过程监管。

同时,通过定制的两台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辆,“走街串巷”对辖区300余家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开展上门收运,实现医废48小时内定点称重收运,通过收运实时生成的二维码标签,实现医废收运全过程追溯和监管。

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启动打造嘉陵江渝中段市级幸福河湖

唐茓誉介绍,接下来,渝中区将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持续加力,强化重点源污染治理。将启动实施移动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行试点区建设,启动嘉陵江渝中段市级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污水零直排”示范街道(小区)建设,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同时,稳步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抓好重点领域降碳。深化气候投融资改革试点,开展近零碳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制定出台绿色低碳医院建设运营团标。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用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及数字化应用系统,提升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质效和整体智治水平。针对性开展餐饮油烟、噪声等5个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高标准推进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迭代升级渝中智慧环保平台,深度融入市级“巴渝治水”等应用,构建并应用大气质量“一街一站”、施工噪声“远程喊停”等环境智慧感知体系,广泛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指尖监督”,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